第155章
她想去继承新罗王位,成为女王也无不可。 对于腹中子嗣的安排,德善女王并不放在心上,她原本也没期望过自己怀的孩子以后能成为大唐的君主。 将这封信小心折好收起来后,德善女王方才道:“辛苦乐大人了,陛下已于心中与孤说明,乐大人在新罗这段时间,新罗政务就有劳乐大人操心了。” 新罗目前的事情的确很多,但朝中堪用的臣子实在不多,单单靠宰相一人独挑大梁是比较勉强的。 李承道考虑的不可谓不周全。 乐徐早已知道此事,闻言躬身笑道:“分内之事,外臣定当竭力而为。” 他自科举夺魁后跟着长孙无忌学习了许久,此番新罗之行对他而言是历练也是机遇。 …… 德善女王怀上龙嗣,这让李承道的后宫诸妃都有些不是滋味。 为什么德善女王在长安仅仅留了不到两个月就怀上了子嗣,而她们足足跟了李承道两年都没有怀上? 这件事后郑观音把后妃们都聚集到了一起狠狠训斥了一顿,让她们加紧努力。 “这种事我们女子怎么努力啊,要努力也是要陛下努力才对。” 长孙云露趴在桌案上忍不住抱怨道。 一旁的长孙无垢闻言笑道:“强求不得,随缘吧。” “姑姑你也太没危机意识了。” 长孙云露不由得仰天长叹,然后她忽然心中一动,神神秘秘地说道:“我打听过,德善女王在宫中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每天晚上都去养心殿找陛下,而且、而且一夜不出。” “会不会是养心殿更加……人杰地灵?” 听到长孙云露的话,长孙无垢一脸警惕地看着她,道:“你又有什么鬼点子?” 长孙云露坏坏一笑,然后凑到长孙无垢耳畔耳语了几句。 长孙无垢听完后脸色顿时羞得通红,慌张道:“二女共侍……这亏你想得出来!太羞人了!” “有什么关系嘛,都是陛下后妃,而且姑姑你不想尽快怀上子嗣么?” 长孙云露诱惑道。 长孙无垢闻言摸了摸自己平坦紧致的小腹,犹豫半天后,最终红着脸点了点头。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长公主回长安 时光荏苒,一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这一年之中,大唐国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远征高句丽之后,李承道便开始了休养生息的模式,借助覆灭高句丽、百济而掠夺来的庞大财富弥补了国库的空虚,并且从辽东等地大量掳掠奴隶回国,充做劳动力。 此外新政在国内的推行卓有成效。 在朝廷大力支持民间商贸、放宽限制的情况下,民间商贸有了长足的发展。 各地商人势力若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但是经过一番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留下来的这些都是有一定实力的。 其中以徽、晋等地的商人最多,势力也最大。 发展商贸的直接好处便是,朝廷得到的税收要比之前多了将近一倍有余。 而且这还只是初期而已。 国力强盛要靠经济繁荣,经济繁荣唯有靠商贸。 而得到蓬勃发展、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商贸体系,却并没有对农业体系造成多大的影响。 虽然因为商人地位提高的关系,有部分原本从事农耕的百姓们弃耕从商,但更多的依旧没什么改变。 原因很简单。 从商有着风险与不确定性,而且从商需要去户部衙门拿到一份“商业许可证”,方才能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好处,但是你的身份信息也将被记录在册。 这也就代表着,若是你选择了从商,那么你这一代是别想再事农耕了,一旦从商破产,你就连事农的这条退路都不能再走。 所以这种农商二选一且不能回头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民依旧选择老老实实地耕作。 他们可不想抛弃祖祖辈辈留下的田地。 况且现在朝廷建立了农业补贴基金,向农民们根据拥有土地的数量而下发一定的补贴金,或者减免税收和徭役等,遇到天灾而损失惨重的,朝廷也会给予补偿。 这般政策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优待,所以哪会有多少人冒那么大风险去从商呢? 而说到农业,不得不提的就是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在长安附近的试种大获成功,亩产达到了二十一石,也就是两千两百斤! 这一产粮震惊了朝野,户部去验收的官员们差点把眼珠子都给瞪出来了了。 很快,这被命名为“袁公水稻”的超级作物便在全国各地广泛推行了起来,官府免费发放种子给各地百姓,并且强制要求种植。 一开始百姓们还颇有些怨言,但是当第一季丰收之后,所有的怨言便全部成了惊叹和赞美了。 哪怕是贫瘠的土地,种上了袁公水稻之后也能蓬勃生长,产量惊人! 有了这种水稻,哪里还怕什么旱灾、蝗灾的危机? 这种高产代表着可以大幅度减少对水稻、麦子等主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而去多多种植一些其他的较为稀罕、价值较高的作物甚至是果物,增加农民收入。 总而言之,整个大唐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姿态,朝着强盛不断迈进步伐。 …… 一架从洛阳驶向长安的轨道马车正飞速行驶着。 马车内,一名身着蟒袍、气质容貌皆高贵不凡的女子怀抱着一名婴儿,正看着车窗外的风景。 这名女子,正是德善女王。 在新罗怀胎十月后,她成功为李承道诞下了第一个子嗣,又休养了三个月,才在暗影卫和禁卫们的护送下,动身前往长安。 “这才短短一年的时间,大唐何时多了这种交通工具?” 德善女王看着旁边另一条轨道上逆向行驶的一辆辆轨道马车,不禁讶然地问道。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马车,而且速度如此之快,颠簸也极小。 听到德善女王的话,马车中的一位暗影卫队长回答道:“这是轨道马车,乃陛下所创,如今已经在国内铺设了十数条路线了,未来会进一步铺满整个大唐,链接各大郡城。” “原来如此。” 德善女王笑了笑道。 听到是李承道发明的,她就不感到意外了。 轨道马车虽然高速而便捷,但也只要大唐有这个实力去铺设这种东西。 已经临近长安了,道路两侧尽是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还有百姓们顶着太阳收割着稻子,黝黑的脸上虽然布满了汗水,但全是朴实而满足的笑容。 德善女王收回目光,伸手摸了摸怀中女婴稀疏的头发,目光柔和地说道:“看看你父皇,多么了不起呀。” “伊呀~” 怀中婴儿伸出小手抓住了德善女王的手指,让她脸上不禁浮现一丝笑容。 坐在对面座位上的暗影卫队长见此不禁轻笑道:“陛下见到了女王和公主殿下,肯定会很高兴的。” 德善女王闻言抬头笑道:“这一年多以来有劳你们暗影卫和禁卫了。” 李承道派去护卫德善女王周全的暗影卫以及禁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新罗国势动荡,德善女王强硬地集中全力,因此想要取德善女王性命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派刺客刺杀的都有。 只不过在禁卫和暗影卫面前,一切刺杀都不过是笑话罢了,而且背后的势力还被抓了出来,连根拔起。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一次的情况极为凶险。 德善女王怀了李承道孩子的事情早就在新罗国内传开,在快要临盆之际,居然有刺客装作接生的稳婆潜入了宫中,甚至靠近了德善女王。 若非这位暗影卫队长一直以普通侍卫的身份伪装潜藏在德善女王身边,一眼识破刺客并出手击杀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 听到德善女王的话,这名队长俯首道:“女王过誉了,护卫女王和公主殿下的安危本就是我等职责。” 平心而论在新罗的这段生活可比在大唐轻松多了,贾诩掌控下的暗影卫,虽然地位超然不凡,但着实劳累。 相比之下新罗的工作和任务就简单的多,只需要负责德善女王一人的安全就行了,而且还是大功一件。 他这次回来,职位怎么说也能提个一两级。 德善女王微微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长安,已经近在眼前。 .. 第二百六十八章 太上皇驾到 皇宫,御书房。 “陛下,德善女王和公主殿下,已经抵达宫中了。” 高怀走入御书房,躬身朝李承道禀报道。 “已经到了?” 李承道正在与贾诩、长孙无忌等大臣们议事,闻言顿时眼睛一亮。 他本以为德善女王还得明天才能抵达长安,没想到今天便到了,而他现在正在处理国务,实在是无暇分身。 贾诩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皆露出了一丝笑意,然后贾诩拱手道:“陛下,大事已经处理完毕,剩下的政务交给臣等处理便是,陛下还是先去接见公主殿下和德善女王吧。” “臣附议。” 长孙无忌亦笑着说道。 其余几位重臣纷纷附和,没谁会在这时候不识趣地说些煞风景的话。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诸位爱卿了,朕去去就回。” 李承道笑了笑,并没有拒绝臣子们的善意,转身和高怀一起离开了御书房。 …… 德善女王入宫之后并无落脚处,所以她前往了长安宫拜会郑观音。 德善女王进宫的消息很快便被诸位后妃们得知了,她们纷纷前往了长安宫,想看一看德善女王所生的小公主。 长安宫内。 “小公主的眼睛和陛下好像啊!” “鼻子也是,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快看快看,她对我笑了!” …… 一众后妃们围在摇篮旁边,一个个对小公主简直喜爱极了。 她们都暂无子嗣,小公主是李承道的第一个子嗣,她们看着她同时想着自己以后生出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 “德善姐姐,小公主她有名字吗?” 郑苒一边逗着小公主,一边抬头看向了德善女王,好奇问道。 德善女王笑了笑,回答道:“名字暂时还没起,只有一个小名叫柔儿,至于正式的名字等陛下为她来取。” “柔儿,真好听。” 呼延热娜眨了眨眼睛,小心翼翼地戳了戳柔儿婴儿肥的脸蛋,不禁飒然一笑。 柔儿似乎也被她的笑容感染了,跟着咯咯笑了出来,丝毫不怕生,令众后妃们对她更是喜爱。 “初次见面,姨娘也没什么送的,这个长命锁就送给柔儿吧,祝我们家的小公主健康长大!” 萧秋雨取出一只打造精致的黄金长命锁,放在了柔儿的摇篮里面,然后宠爱地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长孙无垢也拿出了一块玉,笑道:“这是进贡的和田暖玉,愿柔儿和这块玉一样出落得越发丽质。” “我从庙里求来了一块平安符,希望柔儿能平平安安的。” 郑苒将一只锦囊放在了摇篮中。 其余后妃们也纷纷送出了各自的见面礼,或是贵重,或是寓意不俗。 只有呼延热娜因为不知道今天德善女王到来,所以没准备礼物,所以大为窘迫。 最后她干脆将自己戴着的一条绑着一颗狰狞狼牙的项链给摘了下来。 “这是我十二岁那年亲手射死第一只狼的牙齿,我们高原传说佩戴狼牙的人,狼灵会守护他,就、就送给柔儿吧,可别嫌弃……” 呼延热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别人送的东西都贵重或者寓意非凡,就她送了一颗狼牙,实在是有些丢人。 然而德善女王却没有丝毫嫌弃的意思,伸手接过了这条项链,然后柔声谢道:“多谢呼延修仪了,这份礼物很贵重。” 一番赠礼后,郑观音有些嗔怪地说道:“你们都把礼物送了,本宫都没什么能拿出手的了。” 众后妃纷纷笑着告罪。 就在这时候,李承道也来到了长安宫,将众女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参见陛下——” 除却郑观音外,众女纷纷下跪行礼。 “起来吧,何须多礼。” 李承道说道,然后朝宫内看了看,笑道:“柔儿呢?朕的长公主到了,难道不让朕看一看么?” “陛下,在这里。” 德善女王不禁一笑,然后侧了侧身子,露出了身后的摇篮。 李承道大步走上前去,看向了摇篮中的柔儿。 而柔儿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亦好奇地看着他,然后朝他伸出了小手。 李承道心中一动,伸手轻轻握住了她那小小的、软软的手掌。 在握住她的小手的一瞬,李承道莫名地感到一种无形的悸动,眼前这个婴儿,是他的血脉后代。 从这一刻开始,李承道才感觉自己不再是未来的来客,而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人。 看着李承道看向柔儿那温柔的神色,众后妃心中都很是羡慕,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才能有子嗣呢? 看了好一会儿后,李承道方才收回目光,转身对德善女王说道:“辛苦你了。” 她在怀孕和分娩之时他都不在侧,这让他多少有些愧疚的感觉。 “陛下哪里的话,陛下远在长安依旧心系臣妾,已经令臣妾感动了。” 德善女王微微笑道。 在新罗安胎的日子里,李承道基本上每隔一个月都给她写信询问情况。 要知道李承道身为大唐帝王,每日要操劳的事情数不胜数,还专门写信送到新罗,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放眼后宫诸妃,没有谁能有这般待遇。 “承道,如今柔儿也回长安了,你身为父亲,打算给她取什么名字?” 郑观音询问道。 德善女王笑道:“是啊陛下,取名一事必须要您来负责才行。” 李承道早已想好了柔儿的名字,因此不假思索地说道:“清宁公主,李柔。” 不只是名字,封号他都一并取好了。 封号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以国家来命名,这种比较少见。 第二种以以封地来命名,如平阳公主,大都是这样命名。 第三种就是有所寓意,诸如太平公主、太安公主,清平公主这样的,这种只有帝王特别喜爱的公主才能得到这样的封号。 清宁公主,无疑就是第三种。 “此番你难得来长安,就在长安多待一段时日吧,新罗那边有乐徐在,不必太担心。” 李承道说道。 德善女王刚想说些什么,忽然有一道唱礼声音传来。 “无上皇驾到——” ..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唐臣子们的算计 “无上皇驾到!” 伴随着太监的唱礼声,一名身着明黄色龙袍、略显消瘦憔悴的老人在太监的搀扶下走入了长安宫中。 正是李渊。 “参见无上皇——” 见到李渊后,长安宫内所有人,除却李承道之外全部下跪行礼。 而即便是李承道也微微低头表示敬意。 按照礼制,皇帝在世时禅位给太子,那便成为了太上皇;而若是禅位给皇太孙的话,那便是无上皇。 不过虽然如此,皇帝见了无上皇也是不需跪的。 “皇祖父,您怎么来了。” 行礼过户,李承道主动上前去搀扶李渊,说道。 李渊自禅位后,便一直居住于临湖殿里面,虽然无政务之忙碌,但他的身体依旧一日不如一日。 子女全部死亡,这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所以心气日渐低沉,非药石可医。 不过他今日居然主动来了长安宫。 “朕是来看看朕的曾孙女的,没想到朕这把老骨头,还有看见曾孙女的一天,咳咳……” 李渊微微笑着说道,但随即便是一阵咳嗽,脸色苍白了几分。 李承道见状心中很是不好受,但也只能压下心中的叹息之意,尽力露出一丝笑容,道:“柔儿在这边,皇祖父过来看看。” 说罢便扶着李渊走向摇篮。 德善女王伸手将李柔从摇篮中抱了起来,就要交给李渊。 然而李渊却摆了摆手,道:“朕就不抱了,朕这幅病体暮气沉沉,不能靠的太近,不然会影响柔儿的健康,朕看看就行。” 说罢隔着两步远的距离看着德善女王怀中的李柔,目光慈祥而柔和,亦有着一丝深深的悲伤之意。 朝气蓬勃的新生命,与他这死气沉沉的残躯,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好啊,好啊……承道你终于有子嗣了,朕也能放心了。” 看了李柔许久之后,李渊方才感慨道,然后将目光投向了李承道,“承道,你今年也到了及冠之年,该行及冠礼了吧?” 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在古代,冠礼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即便是帝王,若未行冠礼,都不得亲政。 周成王幼年继承武王之位,但周公一直摄政至其成年。 蠃政十三岁即秦王位,但也直到二十二岁,“冠,带剑”,方才亲政。 从天子至士庶,冠礼都是“成人之资”,未行冠礼,“不可治人也”。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四而笄。 冠而生子,礼也。 男未经冠礼,不得成婚。女子未经笄礼,不得出嫁。 男子行冠礼,便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及冠,代表着男性真正成年。 未及冠而婚娶甚至亲政,李承道绝对是历代帝王中的第一个。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他的皇位可是真
相关推荐:
军师威武
宣言(肉)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缠绵星洲(1v1虐爱)
阴影帝国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小公子(H)
姑母撩人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