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眼,就看穿了他这些小心思。 不过朱棣并未动怒,只是淡淡地吐出了一个字。 “等!” 等? 等什么? 等一个解释! 朱棣也很是纳闷,老二这个混账东西,究竟想要做什么? 这个逆子自从上次受伤后,虽然时常犯浑,但是脑子确实好用了不少。 他不但一反常态舍弃了不该有的野心,多次主动请求前往云南就藩,而且还提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国策,如新盐法、牧羊计划等等。 朱棣对他的改观,早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这个儿子,骁勇善战,极像自己。 现在这个混账,成熟稳重,更似人君! 说到底,太平天子朱高炽,开疆雄主朱高煦,朱棣更倾向于后者! 那么,老二在此刻打内帑的主意,究竟是为了什么? 有什么事情,值得他冒这样大的风险,也要在短时间内筹措海量金银? 朱棣插着腰来回踱步,堂下一众将佐不敢吭声。 “报!应天府急报!” 大殿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喝声。 下一刻,众人只见一个身穿飞鱼服,浑身风尘仆仆的锦衣卫,三两步一个急冲,直接冲进了大殿之内。 这锦衣卫也不见礼,而是直接扑倒在地,高声道: “报,应天府急报,汉王殿下提出“大明钱庄计划”,百官联名上奏,请求皇上降恩支取内帑金银!” 锦衣卫话落,大殿内所有人都眼神一凝,一个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靖难老将们听了这话后,竟是齐齐倒吸一口冷气。 百官联名! 我的老天爷! 别说永乐朝了,自大明立国以来,都从未出现过这等可怕的局面! 到底出了什么天大的事? 那“大明钱庄计划”又是什么鬼东西? 面对百官联名上奏,请求支取内帑金银,朱棣并未慌乱,而是淡然地接过了锦衣卫手捧着的奏报,静静地坐在龙椅上看了起来。 大殿中大约安静了一炷香的时间,等到朱棣将奏报看完,而后竟然朗声大笑了起来。 “好!好!好!” “这个老二,干得漂亮!” 朱高燧等将佐眼见皇上这般模样,吓得当即跪倒在地,脸都快白了。 干得漂亮! 皇上这是气急反笑,彻底暴怒了? 朱高燧跪在地上,心中哀叹了一声。 老二啊老二,你这个混账王八蛋,老老实实地监国理政不好吗? 你没事儿作什么妖啊! 还你娘的百官联名,这是要逼宫啊! 一时间,大殿内安静得有些可怕。 朱棣看向地上的锦衣卫道:“起来吧,下去领一百两的赏。” “回去告诉老二,内帑十二库随他支取,应天府一切听从汉王安排!” “谢皇上!” 一众大将:“???” 啥? 内帑随意支取? 应天府一切听从汉王安排? 皇上不是彻底暴怒了吗? 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待锦衣卫走后,朱棣这才笑着看向一众大将。 “你们跪在地上作甚?都起来吧!” 众人战战兢兢地起身,脸上写满了疑惑与茫然。 朱棣见状并未多言,只是叹了口气。 “老二这回,可是干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啊!” “只要大明钱庄运作得好,我大明财政将永远不会紧张了!” 众人:“!!!” 你娘咧! 朝廷不缺钱了? 那不是想打仗就打仗? 何人能撄大明战兵之锋芒? 第131章鸟铳问世!划时代的先进火器! 凤阳。 北伐大军继续行军! 只是在离开之前,朱棣回望了一眼应天。 这个老二,真是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大明钱庄计划一旦推行,那朝廷再也不用为钱粮发愁了! 相比于大明钱庄的其他优点,这才是最大的好处! 近些年来,大明财政紧张的原因,朱棣自己心知肚明。 因为同时进行各项大工程,国库已经非常空虚了。 如果不是老二搞了一些赚钱的项目,他朱棣这次能不能北伐都还是个未知数。 其实朱棣也不是没有想过赚钱,然而他对此也是有心无力。 如果论起行军打仗的话,朱棣的确是一把好手,打得鞑靼瓦剌抱头鼠窜。 但是提及挣钱一道,十个朱棣都赶不上一个朱高煦。 再者说来,国库原本就没钱,想要挣钱更是难上加难。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本钱,想做什么都是空想。 因为没钱,所以要赚钱,弥补日益空虚大多国库。 但是本来就没钱,又拿什么赚钱呢? 这就陷入了一个绝对恶性的死循环之中。 但是现在,老二提出的大明钱庄计划,只需要在前期投入海量银钱作为准备金,等到钱庄正常运行之后,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产出银钱带来利润。 在不影响百姓生计的前提下,让他们把自己多余的钱存入钱庄。 然后用百姓的钱来赚钱,最后再以赚到的利润回馈百姓。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个道理,老二可算理解得很是清晰透彻。 先前朱棣还感到疑惑,什么时候杨荣黄淮这些太子党,成了老二的附庸,甘愿听从他的命令? 甚至还联名上奏,就连金忠夏元吉等朝堂重臣的名字都赫然在列。 现在朱棣想明白了,因为这钱庄计划本就是利国利民的国策,有助于发展民生,这与夏元吉黄淮等儒臣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 正因为如此,朱棣也大手一挥,直接让老二随意支取内帑金银。 就算老二将内府十二库全都给搬空了,他也不会感到丝毫心痛。 毕竟他存这些私房钱,就是为了日后北伐蒙古,拿自己的私房钱打仗。 现在老二提出了这个钱庄计划,朝廷永远不会再出现财政紧张的局面,那他朱棣不是想打仗就打仗? 就算是打到贴木儿帝国去,大明也支撑得起! 想着,朱棣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为自家老二的成就感到欣慰。 “你这逆子,倒真是能折腾!” “爹已经彻底放权给你,希望你不要让爹失望啊!” …… 军器局。 朱高煦匆匆赶到,脸上充满了喜色。 刚刚他收到消息,军器局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鸟铳,所以汉王爷立马屁颠屁颠地赶了过来。 但是当他看到实物之后,却是愣在了原地。 眼前这根丑不拉几的掏火棍,就是军器局研制出的鸟铳? 你他娘的玩我吧? 老刘头瞧见汉王爷脸色不对劲,讪笑着询问道:“王爷,这鸟铳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可是不眠不休了一个多月,完全按照您的图纸制作的,虽然卖相不怎么样,但该有的东西全都有。” 说着,老刘头拿起鸟铳,却被朱高煦接了过去。 既然实物已经做出,加之金忠夏元吉等人在场,他觉得有必要向众人介绍一下这划时代的火器。 “这东西叫‘鸟铳’,后有照门,前有照星,机发弹出,两手不动,对准毫厘,命中方寸,兼之筒长气聚,更能致远摧坚……” “以前的神机铳需一手持柄一手燃药,操作麻烦发射效率低,因而较难命中目标,只能是靠运气。” “这鸟铳可是不同,与神机铳这等手持火铳相比,鸟铳身管较长,口径较小,发射同于口径的圆铅弹,射程较远,侵彻力较强。” “而且增设了准星和照门,变手点发火为枪机发火,枪柄由插在火铳尾銎内的直形木把改为托住铳管的曲形木托,持枪射击时由两手后握改为一手前托枪身、一手后握枪柄,可稳定持枪进行瞄准,射击精度较高……” 金忠等大佬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有些词语他们不懂,但是大致意思还是能够理解。 那就算神机营威震漠北的神机铳已经落伍了,眼前这“鸟铳”与其相比先进了不少。 尤其是变手点发火为枪机发火,这鸟铳就能甩神机铳好几条街! 以前这神机铳那是手持点火,一人手持,一人点火,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 但是这鸟铳是枪机发火,通过预燃的火绳和扣动枪机,带动火绳点燃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方人马。 神机铳需要两人操作,发射效率低,命中率也低。 鸟铳发射只需要一人,发射效率自然大大提升,而且因为增设了准星和照门,所以命中率也大大提高! 二者对比之下,鸟铳胜出了太多! 这不是简单地火器改良,而是划时代的火器变革啊! 金忠有些激动,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 他没有想到,这个汉王殿下,竟然还精通天工技艺,转眼间就捣鼓了这般利器! 眼前这其貌不扬的鸟铳,虽然看着不咋地,但它堪称战场上的杀敌利器! 金忠乃是追随朱棣起兵靖难的老人,又做了这么久的兵部尚书,哪里看不透鸟铳的价值。 “汉王殿下,敢问这鸟铳能否量产?” 即便是战场利器,那也要看能不能量产,普及到全军。 朱高煦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还是觉得有些不太满意。 毕竟鸟铳是后世步枪的雏形,可是他现在看见的,就是一根丑不拉几的掏火棍。 不过想想这是世界上第一支鸟铳,朱高煦也就释然了。 丑是丑了点,可以不断改良嘛。 “老金头你想什么呢?不能量产我捣鼓它做什么?” “军器局停止生产神机铳,改为生产这鸟铳,尽快制作出一批送往北伐大军!” 可以量产! 金忠欣喜不已地点了点头,爱不释手地端详着鸟铳。 良久之后,他才将其放下,神情肃穆地向朱高煦郑重一礼。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汉王爷一跳,急忙侧身就要躲过。 “老金头,你这是做什么?” “汉王殿下,我代大明百万将士,向你致谢了!” 朱高煦闻言有些动容,有些不好意思地摆了摆手。 “行了老金头,别这么煽情,以后好东西会越来越多,你争取多活个几年就行了。” 金忠:“???” 第132章竞争!兵仗局表示压力很大! 军器局。 形势一片大好。 鸟铳成功问世,正在批量生产之中。 借助各种各样的模具,再加上流水化生产模式,军器局与兵杖局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制造出大批鸟铳,完全赶得上北伐瓦剌的战事。 朱高煦巡视了一番军器局,随即命人唤来了兵仗局的掌印太监海寿。 兵仗局与军器局不同,军器局隶属于工部,但兵仗局却是宦官官署,属于明八局制造军用器械,宫中零用铁器的机构。 也就是说,兵仗局掌造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军用器械和宫中零用的铁锁、针剪及法事所用钟鼓等,但它却是由一群太监掌管,属于内府八局。 永乐帝信任器重太监,这是饱受后世诟病的事情。 海寿太监很快便赶了过来,一张洁白无须的脸上,写满了谄媚之色。 “王爷,唤老奴前来所为何事?” 要知道他海寿可是兵仗局的掌印太监,是兵仗局地位与权势最高的宦官。 但是这区区一个掌印太监,在汉王朱高煦面前,那连个屁都不是! 所以海寿太监姿态放得很低,接到消息后就立马屁颠屁颠地赶了过来。 毕竟眼前这位汉王爷,不但一直都是皇上最偏爱的儿子,而且如今监国理政,很有可能取代太子爷问鼎九五之尊! 更何况皇上前不久下令,命汉王殿下提督兵仗局,所以这位爷还是他海寿太监的顶头上司,万万得罪不起。 朱高煦瞥了一眼这个谄媚讨好的死太监,淡淡地问道:“海寿啊,你们兵仗局还没完成革新吗?” 上回朱老四把兵仗局交给朱高煦一同改革,但他可没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 所以汉王爷直接让兵仗局掌印太监海寿带着匠人来军器局学习,自己完成兵仗局的改革。 如今军器局在老刘头的带领下,连鸟铳这等划时代的火器都研制成功了,可是这个死太监掌管的兵仗局还未完成改革! 这样一来,汉王爷可就要问责了! 海寿心中一惊,立马解释道:“王爷,已经在改了!” “现在兵仗局里那些匠人的待遇全都提上去了,生产模式也改为了流水化生产,只是还有不少模具母机尚且在赶制当中,所以我兵仗局的生产效率比不过军器局……” 这话说得是大实话,毕竟军器局改革在先,还是这位汉王爷亲手为之,自然占了优势。 兵仗局就如同后娘生的一样,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只能是他海寿自己一个人学习借鉴,再全力推行改革。 甚至为了赶制那些模具母机,海寿还求到了工部尚书宋礼头上,从军器局调走了几位手艺高超有经验的大匠师。 一想起这事儿,海寿心中就憋屈至极。 宋礼这些自视甚高的文臣,一向看不起海寿这些阉人。 当日如果不是看在汉王朱高煦的面子上,宋礼哪里会搭理一个该死的死太监。 但即便如此,海寿也没少被讥讽嘲笑。 想着,海寿太监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王爷,您同样提督兵仗局,为何不能莅临我局指导一番……” “不能什么?本王哪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 瞧见这海寿太监一副受了委屈的小媳妇儿模样,朱高燧那是又好气又好笑。 军器局完成了改革,这死太监直接带着匠人过来学习就是,非要自己去兵仗局走一趟干嘛? 而且掌管大明军器制造业的具体机构,是工部虞衡清吏司管辖的军器局以及内府管辖的兵仗局。 加之军器制造的仓库,戊字库和广积库,也是工部管辖的。 戊子库储藏的是弓箭盔甲等物品,广积库储藏的是硫磺、硝石等物品。 朱高煦为了攀升科技树,自然而然地将重心放在军器局。 死太监,事儿真多。 不过朱高煦有意让兵仗局与军器局形成竞争关系,所以不能让一家独大。 按照他的本意,将两局独立出来,打造成军工企业,由皇室直接负责统率。 如此一来,军器局与兵仗局形成竞争关系,军队采购武器辎重,将由双方竞标争取军队的订单! 在有竞争有威胁的前提之下,两大军工企业才不敢松懈,激励自己局里的工匠不断研发创新,高攀科技树,提升自家军工产品的竞争力,不至于被对方挤垮。 谁的质量好,价格更加便宜,军队就会采购谁的产品。 质量不好价格还高,军队自然会放弃采购。 在这种竞争的条件下,两家唯有拼命提高竞争力,才能保全自身不被淘汰! 这样一来,他们会更加重视掌握技术的工匠,匠人们的生活也好过一些。 现在军器局形势大好,还掌握了鸟铳的生产工艺,兵仗局尚且还在改革,已经落后了太多。 军器局一家独大,的确不利于这个计划。 必须想办法,给兵仗局捣鼓出一门独家工艺。 想着,朱高煦叹了口气。 “走吧,死太监,跟你走一趟!” 海寿太监闻言大喜,一张脸笑得跟菊花一样灿烂。 当然,他耳朵自动忽略了“死太监”这个难听的称谓。 谁让人家是监国汉王爷呢? 然而正当此时,一个锦衣卫突然跑了过来。 “汉王殿下,不好了,兵部尚书金忠大人,刚才在兵部晕倒了!” “什么?他刚刚在这儿不是还好好的吗?” 朱高煦一愣,下意识地追问道。 方才他们一同还在欣赏鸟铳,结果人一回到兵部就晕倒了,这算什么事儿? 金忠啊金忠,你可千万别嗝屁了啊! 想着,朱高煦立马吩咐道:“让太医院里的老家伙全去金府,为老金头诊治!” 锦衣卫听后点了点头,当即领命而去。 朱高煦又看向海寿太监,苦笑着解释道:“你也看见了,现在事发突然,金忠是老头子的心腹重臣,本王不得不前去看望,明儿再去兵仗局吧!” “老奴明白,王爷尽管前去。” 海寿太监也是无奈,只能点了点头。 这个金忠,晕倒得真不是时候啊! 不过汉王殿下已经答应了,那也不急于这一天。 海寿太监心中也很焦虑,他听说汉王有意让军器局与兵仗局形成竞争关系,通过竞标争取军队的订单。 现在军器局不但完成革新,还掌握了鸟铳制造工艺,兵仗局已经落后太多了! 如果不能跟上汉王爷的脚步,那兵仗局最后只会被淘汰,甚至从内府八局除名! 怀揣着满腹委屈,海寿忧心忡忡地回到了兵仗局。 “传令下去,告诉我兵仗局的匠人们,谁能够改良火器,本座做主赏赐他们百金!” 第133章金忠病倒!大胖胖慌了呀! 金府。 兵部尚书金忠作为靖难时期就跟着朱棣,为永乐帝出谋划策的功臣,他所在的府邸距离皇宫本就不远。 与唐太宗李世民相仿,朱棣对待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更是十分大方,完全不同于心狠手辣的太祖爷朱元璋。 金忠好歹是兵部尚书,毕竟是当朝的二品大员,该有的排场并不寒酸,占地面积同样也不小。 朱高煦出了军器局,没走几步就到了金府。 汉王爷人还未走到,就已经有门房提前通报了去。 刚到金忠府邸,就已经有人站在门口迎接了上来。 “小的见过汉王殿下,太子爷已经到了。” 金府管家很识趣地透露了一个信息,大胖胖朱高炽已经到了金府。 其实按道理而言,金忠是朝野皆知的太子党,金文作为金府管家,不会怎么搭理汉王朱高煦。 奈何如今是汉王朱高煦监国理政,夺嫡势头正猛的时候。 金文可不想这位汉王爷在自家老爷病重的时候,突然开始犯浑! 朱高煦扫了金文一眼,笑着点了点头。 走进了金府,很快迎面走来了一个三十几岁的年轻人,正是金忠独子金达。 瞧见来人,朱高煦神情一肃道:“金达,你爹情况如何?” 金达叹了口气,拱手道:“有劳汉王殿下挂念,太医院的一众御医正在给家父诊脉,想必很快就有结果了。” 二人说话间,朱高煦已经在金达的带领下来到了病房外面,却见大胖胖正满头大汗地在此来回踱步。 “哟,老大,来得挺早嘛!” 大胖胖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表示并不想跟他说话。 朱高煦见状也不恼怒,他知道金忠对于太子爷的重要性。 作为明成祖朱棣的心腹重臣,金忠为朱棣治理国家、太子朱高炽监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但他最大的贡献,在于维护大胖胖的太子大位。 金忠是大胖胖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好圣孙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的重要推手,为辅助太子仁政监国,保护太子及东宫辅臣,与汉王夺嫡势力作斗争,历经艰难,功勋卓著。 换句话说,金忠就是太子党的标杆人物,是太子党的中流砥柱。 他如果真出了什么闪失,于国而言是莫大的损失。 但是对太子朱高炽而言,那无疑是一大重要靠山轰然倒塌! 所以大胖胖朱高炽得知消息后,立马就心急火燎地赶了过来。 况且眼前这位太子爷的仁义,可并不是说说而已。 不管是对汉王赵王这两个心怀不轨的弟弟,还是对追随他的臣子,都是真心相待。 朱高煦知道大胖胖那心急火燎的心情,所以出言宽慰道:“老大啊,别太担心了,我估计老金头就是一时的劳累过度,静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太子爷听了这话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只是那紧皱的眉头并未舒展开来。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好了。 然而谁都知道,金忠如果身子骨没有问题,哪会突然晕倒? 想着,大胖胖又忍不住叹了口气,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 朱高煦见状也很无奈,他知道不等太医诊断完毕,亲耳听到金忠,这个傻老大是放心不下来的。 兄弟二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时间悄然间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几个身上穿着绿袍黄鹂服的御医从屋子里推门走了出来。 几人都是头发花白,显然是经验丰富的老御医。 但是此刻他们全都是眉头紧锁,忧心忡忡的模样,令大胖胖心中一沉。 几名御医瞧见太子爷与汉王时,明显愣了一下,而后赶紧上前行礼: “臣太医院柳青……参见皇太子殿下,汉王殿下!” 朱高炽摆了摆手示意其免礼,急切问道:“几位神医,金尚书情况怎么样了?可有大碍?” 御医扫了一眼大胖胖身边的朱高煦,眼神颇为隐晦忌惮。 “太子爷,金大人年事已高,加上这些天日夜操劳,应该是昨夜受了冻,感染了风寒。” “如果金大人年轻力壮,或许还能抗的过去,但是……现在只有看金大人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了!” 听到这话,朱高炽如遭雷击,瞬间脸色惨白。 朱高煦同样脸色一变,神情顿时凝重了起来。 感染风寒,这病放在后世,那就是个小感冒啥的,根本就不能算病。 然而放到古代,感染风寒可是要人命的! 要知道,史上权势最大的太子,朱元璋最偏爱的儿子,懿文太子朱标就是感染风寒而死! 所以御医们的这句话,无异于差不多给金忠下了病危通知了。 “几位神医,可有其他医治办法?” 朱高炽深吸了口气,声音颤抖着问出了这句话。 然而柳青等太医却是面露难色,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正在这个时候,房屋再次打开,金忠独子金达忧心忡忡地走了出来。 他先是向众人拱手行礼,而后看向太子朱高炽,沉声道:“太子殿下,家父请您进去。” 大胖胖闻言点了点头,调整情绪后,孤身走了进去。 金达则在立在门口,显然是不准备让旁人偷听二人的谈话。 屋内火盆烧得正旺,朱高炽都感到有些发热,然而金忠却是面色惨白,身上还盖着被子。 瞧见此景,太子爷一颗心顿时沉了下去。 眼瞅着金忠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大胖胖立马上前握住了他的手,制止了他行礼。 “先生不要多礼了,养好身子要紧。” 这声“先生”,朱高炽叫得心甘情愿,金忠听得也是神情动容。 老金头又挣扎了一下,想要起身行礼,却是没能使上力气,苍白的脸上露出了苦笑。 “劳太子殿下挂念了,还请殿下恕臣不能行礼了。” “先生说的什么话,没有先生,哪有我这个太子?” 金忠闻言笑了笑,只是那面容苍白的模样,让人看了心疼。 “太子殿下,接下来臣说的话,殿下一定要牢记于心。” 大胖胖闻言面色大变,心中一片惨然。 因为听他这话的口气,这位一直鼎力支持自己的国家柱石,仿佛在向自己交代后事! “汉王虽然最近风头正盛,但这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皇上此次命汉王监国理政,并非动了易储的念头,而是……让汉王做殿下的手中刀!” 朱高炽愣在了原地,满脸错愕惊容。 父皇,想让老二,做自己的手中刀? 第134章汉王爷,你是不是吃错药了? 屋外。 朱高煦跟金达在大眼瞪小眼。 作为金忠的独子,金达家教甚严,为人刚直敢言,现任礼科给事中。 所谓“六科给事中”,干的活儿与御史一样,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 比如金达这个礼科给事中,就是专门监督礼部官员,以及督查礼部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 其实金达能做这个礼科给事中,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还多亏了朱高煦。 汉王爷监国第一天就点爆了都察院刘观等人的贪腐大案,大肆清洗了这些贪官污吏。 随后比肩大宋包拯的顾佐顾独坐出任都御史,提拔了许多刚正不阿的官员,比如金达。 然而金忠是朝野上下出了名的太子党,作为他独子的金达自然敌视朱高煦。 尤其是汉王爷嚣张跋扈,以往多次倾轧太子及其追随者,铲除异己,因为他的原因,杨士奇、解缙等忠良直臣至今还在牢狱里面。 正因为如此,金达对朱高煦很是敌视。 二人就这样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瞪着,谁也没有开口说话,气氛诡异到了极点。 良久之后,屋门大开。 太子爷忧心忡忡地走了出来,神情复杂地看着朱高煦。 “老二,金尚书请你进去。” 听了这话,朱高煦有些傻眼。 他今日前来,不过是想看看金忠的病情,聊表心意罢了。 二人之间不但没有交情,相反还有些互相敌视。 当然,那是之前一心夺嫡的汉王爷。 毕竟这金忠乃是永乐大帝的心腹重臣,他如今病重了,朱高煦现在监国理政,不来一趟怎么都说不过去。 只是朱高煦没有想到,金忠竟然想要跟他私下会面。 这是什么意思? 怀着满腹疑惑,朱高煦抬脚走进了屋内。 刚刚走进去,他就感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令他下意识地打了个冷颤。 朱高煦环顾四周,只见房间四角都放着火盆,里面蜂窝煤烧得正旺。 然而当他看到金忠时,却是惊掉了下巴。 这么高的温度,金大尚书还躺在床上,身上盖着几层棉被。 你娘咧! 你这是病入膏肓了啊! 金忠顶着一张惨白的脸,面无表情地看着朱高煦,脑海中思绪万千。 曾几何时,他与眼前这位汉王爷也算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一同追随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得了这大明河山。 但是等到靖难成功后,因为立场不同,理念不同,导致靖难功臣们分为了两大派系。 如丘福、柳升等靖难大将鼎力支持二皇子朱高煦入主东宫,但金忠与姚广孝等靖难谋主却极力反对,他们支持身宽体胖的大皇子朱高炽成为大明太子! 两大派系互相倾轧,从建文末年到永乐二年,皇上犹豫不决,储位始终空悬! 那段时间,两大派系的明争暗斗不计其数,只为扶持自己选中的人君上位! 然而最终的结果,正是大皇子朱高炽胜出,成功入主东宫成为大明太子! 因为,大皇子有一个好儿子,皇上宠爱器重的好圣孙,朱瞻基! 好圣孙,可旺大明三代! 即便大皇子朱高炽已经入主东宫,成为大明太子,受封汉王的朱高煦却还未放弃。 此子心怀叵测,仗着皇上对他的偏爱,多次动用下三滥的手段与伎俩,在皇上面前构陷太子爷,导致太子爷多次遭受无妄之灾,被皇上怒骂痛骂,太子党官员也因此受到牵连。 本就不和睦的父子二人,因为汉王朱高煦的构陷,关系更是紧张无比。 直到现在,太子府属官还在诏狱里面,杨士奇、解缙、杨溥这三位忠良直臣至今身陷囹圄! 这一切,都是因为眼前这个罪魁祸首。 但是这位汉王殿下自从受伤后,脾气秉性一改往日,甚至多次主动请求前去云南就藩。 金忠扪心自问,他已经有些看不透这位汉王爷了。 以前的汉王殿下,嚣张跋扈,恣意妄为,祸乱朝纲。 但是现在的汉王朱高煦,似乎失去了夺嫡的心思,甚至还提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国策。 想着,金忠暗自叹了口气。 他今日主动面见汉王爷,就是存了一份试探的心思。 金忠想要知道,汉王还是不是那个汉王,他做这一切究竟有什么目的! 汉王是真心不愿夺嫡,还是故意伪装出这副模样?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第十六计,以退为进? 金忠眯着眼睛打量着朱高煦,随后率先开了口。 “汉王殿下,请恕臣无法行礼了。” 朱高煦自然听出了这老货语气里的冷淡,不过转念一想原主的所作所为,他也就释然了。 太子党的核心骨干人物,会给你汉王爷好脸色才怪! “行了老金头,本王早就让你回家休养,结果你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 听了这话,金忠一阵气闷。 他是兵部尚书,如今皇上御驾亲征北伐瓦剌,他怎么可能安得下心在家休养? “汉王殿下,皇上已经出征了,老夫这个做臣子的,又怎么能闲的下来……” “没有什么闲不下来的,兵部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了,你安心静养就可以了,什么时候养好病了,再回去处理兵部政务!” 朱高煦大手一挥,相当霸气地开了金口。 “朝廷里的贤臣干吏不少,少了你老金头一个,地球又不是不能转了,你何必如此为难自己……” 此话一出,金忠脸色微变。 “地球”是啥意思? 汉王这是什么意思? 想趁机赶走自己,安插汉王党执掌兵部吗? “敢问汉王殿下,您口中的‘贤臣干吏’又是何人?” 朱高煦没想到他会这样追问,一时间有些愣神。 兵部事务本就繁多,如今永乐帝又御驾亲征北伐瓦剌,麻烦事情那就更多了。 结果金忠这个兵部尚书把自己累垮了,那该让何人去主持兵部事宜? 这个人选,威望,资历,经验,三者缺一不可。 想着,朱高煦也有些犯难,总不能什么事儿都让他这个汉王殿下亲力亲为吧? “老金头,你是兵部尚书,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金忠闻言一愣,满脸错愕惊容。 他没想到,汉王爷竟然让自己举荐暂代兵部事务的贤才。 眼下局势,对于汉王朱高煦而言,可是一个安插汉王党接掌兵部的大好机会啊! 他竟然让自己举荐接替的人! 汉王爷,你是不是吃错药了? 这是你应该说的话吗? 第135章老金头,我觉得你可以抢救一下! 茫然。 不解。 金忠愣了。 他本以为,汉王想趁机夺取兵部大权。 如今他朱高煦监国理政,自己又突然病倒,汉王爷随便安插一个汉王党官员主持兵部事务,那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吗? 金忠此次主动与他会面,也是为了此事。 要知道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太祖高皇帝一怒之下“革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升六部为正二品衙门,尚书正二品! 自从那以后,六部权柄大大增加,直接对皇帝负责! 加之当今天子朱棣又是位马上天子,大明战事一直不断,兵部权势更是炙手可热! 一旦兵部落入汉王朱高煦手中,那太子朱高炽的日子,将会愈发难过。 一心“为君分忧”的金忠主动会见汉王爷,也是想趁着自己还有时间,替太子爷解决掉这个隐患。 结果汉王朱高煦反倒好,竟然让自己举荐贤才接掌兵部! 你可是野心勃勃的汉王爷啊! 你现在怎么成了这副模样! 你脑子有问题吧? 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是这是个大好机会。 金忠深吸了一口气,试探性地开口道:“汉王殿下觉得杨士奇如何?” 朱高煦:“!!!” 对啊! 还有杨士奇啊! 这老杨头上次替刘观等人求情,被朱老四扔进诏狱里面,现在都没有放出来! 让杨士奇暂代兵部事务,那绝对
相关推荐:
顾氏女前传
红豆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猛兽博物馆
乡村透视仙医
我的傻白甜老婆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山有木兮【NP】
鉴宝狂婿
神秘复苏:鬼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