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还要绷一个女管家的样子,铃铛就以花姐学生的身份上桌坐了。 祝缨看了她一眼,没赶她下桌,她才坐住了。 祝缨饭桌上也不考察她们的功课——花姐已然告知,铃铛很有些天赋——说完给老人发粮的事,又跟父母说,接下来几天还是会更忙一点。 张仙姑道:“也是,你才回来,起先那些事儿是得收拾一下了。” 祝大又问福禄县的事情:“县令县丞啥时到哩?不能没个管事儿的人吧?前天听他们说……” “谁说的?” “会馆那儿。” 祝大好溜达,闲不坐,前衙、大街没有他不去的地方,现在最喜欢的是福禄会馆。他会福禄方言,与祝缨一样对福禄县的感情也颇深。到了那里,人家送他礼他不敢收,请他喝茶吃点聊天,他是非常乐意的。 一边喝茶一边聊,福禄人就关心这个了。祝缨道:“快到了。县丞先到,县令后到,想看看呐?” “我还在你那屏风后头看一眼就成。” “行啊。” 一顿饭有说有笑的,张仙姑说祝炼吃饭吃得少了:“半大小子正是吃得多的时候,在我这儿还能饿着你了?来!”让把面前的一盘大肘子挪给祝炼。 祝缨道:“我的呢?” 祝大把自己面前的红烧肉推给了她,感慨说:“老了,吃不动了。” 他们边吃边笑,祝缨顺便问问铃铛住得还习惯不。铃铛认真地点头,笑道:“很好。还能上学。” 花姐道:“学得很好,已经能给我打下手了。” 巫仁是个年轻姑娘,也不太熟,祝缨就不跟她多搭话。 巫仁也安静地吃饭,张仙姑看她腼腆,也不撩她。 巫仁这一餐饭吃得很舒服。 快吃完的时候,祝缨问道:“巧儿今天不在吗?” 张仙姑道:“巧儿娘今天过来了。” 祝缨停下筷子,问道:“接她回家了?” “你知道了?” 祝缨道:“她来的时候就是为了挣点儿零花补贴嫁妆的。” 因为是后院里的事,巧儿家也不会专程向她汇报。她给家里立了规矩,巧儿这事,经杜大姐报给花姐和张仙姑,也就决定了。 张仙姑道:“还真是舍不得哩,不过春耕过了,才得闲一阵儿,正好办喜事。她走的时候还问我,成完亲还能不能回来接着干。我也答应了,成不成?” “您都答应了,哪有不成的?”祝缨说。能来接着帮佣是好事,巧儿依旧有收入,巧儿的手艺在祝家也确实算不错。 祝缨还说:“明天得叫小柳去问一问什么时候,给她爹放个假,好回家张罗。她要来请林娘子去家里帮忙,又或者请家里相熟的去吃喜酒,家里的活计收拾好,也只管去。” 一旁侍立的蒋寡妇等人也面露喜色,杜大姐道:“那咱们分两班,轮流去吃席,将喜钱吃回来。家里也一顿饭不是现做,我提醒林娘子先将府里的饭菜预备好,到时候咱们上笼热一热就行。” 祝缨点一点头。 吃完了饭,她先去了书房,然后让人去请了花姐带巫仁到书房来商议一下书稿的事。 —————————— 彼时巫仁正在烛下给花姐的那个书稿以及付印的事项做最后的检查。 祝缨回来就跟花姐说了印书的事,这两天巫仁就帮着花姐干这个事。一共多少页,成本多少,印多少本。雕版是很贵的,印得多、成本均摊下来每本的价就低。再来是打听到的纸张的价格之类。虽然说是交给外面去印,也有刺史府管着,她还是自己做了个预案,留着给花姐核对。 花姐在灯下找绦子,祝缨常用的一把腰扇十几年了,坏了不少零件,总是修修补补的。天气热了,翻出来准备用的时候想起来去年点缀的绦子坏了已经扔掉了,寻思给祝缨再配一条新的。 小柳不敢入内,在二门外叫了一声。此时内宅二门上也放了门房,用的是别业带下来的的女护卫。她们也排了个班,两人一班。听到声音传话过去,花姐对巫仁道:“那咱们过去吧。” 巫仁跟着花姐到了书房,有一点小紧张,她不自觉地朝花姐挨近了一点。花姐牵着她的手走了进去,巫仁想行礼的时候,手却攥在了花姐的时候。她一缩手,花姐还奇怪地看了她一眼。 然后花姐也想明白了,于是故意也跟祝缨行一行礼,巫仁慢半拍跟着行礼。 祝缨笑道:“坐。” 两人坐下了,祝缨也不多客气,而是问花姐:“书稿定了?” “是。” 巫仁赶紧将书稿拿了出来,奉到桌上,祝缨将书稿翻了一翻,说:“我对医药懂得不多,你们校对无误,明天就可拿去开始雕版了。” 她看书很快,看上面一些医术的用词没有错字,便不再挑剔。花姐行医已经十多年了,在妇科上面,比一般的大夫强太多,便是宫中御医,恐怕也不如她明白。 她将稿子留下,看了一眼巫仁,问道:“都在忙春耕的事,倒耽误你家了。” 巫仁道:“回大人,还应付得来。我也请了几天假回去的。” 祝缨问道:“家里有多少人帮忙?”巫家的家产可能她比巫仁还要清楚一些,一个常在花姐身边的人,她是不可能不去查一查的。 巫仁道:“自家四口,家里丫环也可帮忙做饭,田产不多,有两家佃户,忙时再雇短工……” 祝缨认真听了,又问:“一年收获有多少?” 巫仁道:“收账的事儿我管得不多……” 祝缨与她一问一答,更清楚一点梧州这样小小富户的情况。 王家自己有点地,大部分时间不用他们自己下地干太多的活,平时由巫义或巫大去田里看一看,督促一下。春耕、秋收这样的时节,巫家人也需要搭把手,不做重活也得统筹一下,连家里雇的丫头仆人都得跟着帮忙备饭。 祝缨道:“那也辛苦。”说着,她看了一眼花姐。花姐在朱家村也是富户了,生活与巫仁现在差不多,忙的时候自己也得帮些忙,还得算个账什么的。 花姐道:“是,有了她,省了我许多的事。” 巫仁只不作声。 祝缨又问巫仁:“学过记账?” “是。” 祝缨先不考她,而是说:“还想接着给你老师帮忙吗?” “是。”这一回巫仁回答得语气非常坚定,带上了一点热切。她鼓起勇气,抬起头看了祝缨一眼。 四目相对,巫仁大脑一片空白,她完全无法从祝缨的眼里看出一丁点儿的情绪来,又不知道要如何接下去。两人就怔怔地互看。 祝缨道:“一直帮下去?” “嗯!”巫仁想大声说话,说出来的音量自己也不知道大还是小,于是又辅以用力点头。 祝缨道:“我知道了,你老师说你样样都使得,账也交给你管了一些。明天你再过来见见祁司户,让他指点你一下账目。合格了,医学部的账目你就管起来。” “是!”这回巫仁的声音大了一些。 祝缨对二人点点头,花姐就带着巫仁离开了。 巫仁的心扑扑直跳,心道:我这是走出第一步了吗? 她有自己的思量,自己结婚困难,也确实容易成为弟弟的家庭负担,那不如走另一条路!眼前就有现成的榜样。而她的榜样也就俩,刚好落到了番学,就在番学老实表现!如果能走跟老师一样的路,也不错。 她的想法早跟家里人说过了,家里人虽不很热衷,但也不反对。 这一次是王芙蕖提出来的。 王芙蕖看着花姐很喜欢女儿,又见女儿帮着花姐做的事还没完,就跟家里商量,让女儿留下来帮着花姐。说起来是田里的事重要,但是花姐现在干的好像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如果干成了,女儿可能会因此有点别的机遇。索性家里其他人累一点,女儿反正是跟着一个女师傅,安全。 王芙蕖愁的就是女儿的“归宿”,她口里说着“不信缘份一直不来”心里已经打退堂鼓了。这万一女儿一直遇不到一个八字能合得上的丈夫,后半生怎么办?靠兄弟靠侄子?王芙蕖不放心。 番学沾点儿官,花姐就是个官,往这上头凑一凑,有枣没枣打三竿子。为女儿找合适的婆家也是累,多担点儿家里的活让巫仁往别的上头使使劲也是累。都是累,都是为了闺女有个好结果。都一样。 所以王芙蕖是请了整个农忙时间全部的假,巫仁一头一尾都在学里,只在中间最忙的几天不放心家里回去了几天。现在王芙蕖还没回来,她先回城了,花姐就将她带了过来。 现在是有祝缨发了话的,她算见着了一点点曙光。 巫仁心道:大人不是那等惹人厌的墓志官儿,那些个完蛋玩艺儿一个个活得跟块墓志似的,往上头刻什么就一辈子都是那么个破样子了,哪怕盗墓贼给它刨坟刨出来踩碎成了石头渣子,拼起来还是原模原样的痴心不改。上头刻的还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大人是活人,也愿意活人,我只管尽我的力,成与不成,我不悔了!这样的机会要是把握不住,才要真的把后悔两个字刻到墓碑上了! ———————————— “这样的机会要是把握不住,你要后悔一辈子的!”林翁在福禄会馆里来回踱步,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催促着。就差提着林八郎的耳朵往里灌了。 之前祝缨栽培县学生的时候,林八郎“一意孤行”,让他错失了一个成为老封翁的机会。为此,林翁数次催促林八郎主动到刺史府去表达悔意,尽力排队求个官。他越是这样,林八郎越是不肯。 这次有了机会,林八郎也答应了,林翁的精神又回来了:“上回的官儿,算了算了,不提那个。个升官暂时没了,钱财上头有些弥补也是好的,你这次带着人过去,我把家里的张管事给你,他是个懂行的人,也会看账,也会做账……” “还未成行,大人的事还没办成,您就先想着往自己家里扒拉好处,我照您说的,怎么对得起大人?当年对姐夫也是……” “住口!”林翁扬起了手。 林八郎梗着脖子说:“咱要没拿姐夫家的东西,他犯了那样的大罪,死了活该!我不心疼他!他不冤!再来一次我还是帮着大人查他!可他的东西咱拿了,也没还给姐姐,我没脸拿着帮大人做事的功劳再去做官。姐姐还走了,越发没意思了。” 林翁抚着胸口,苦口婆心:“对你讲了多少次了,那是你爹贪吗?那不是为了你们吗?你们弟兄八个!把我一把老骨头拆了卖,也不能叫你们个个还能这么过活!你姐夫?我全家在他面前伏低做小,哪里对不起他了?他犯了那样的大罪,家产咱不拿也全充公了!在咱们手上,还能帮衬你姐姐外甥。别提你姐姐,我没那样的闺女!” 说到女儿他就来气,想起来女儿是亲生的骂多了容易骂到自己,才对儿子仔细讲道理:“你爹求了大人,好容易给她保住了儿女,还叫她有些田吃租,她呢?她没把你爹坑死!不孝女!” 林八郎听他爹说得越来越心惊,心道:幸亏我没做官,我要做官了,他还不定要我怎么样贪赃枉法呢! 这一次又确实是机会,父亲说的道理他都懂,他也知道一旦分家之后生计困难,但那是在为大人办好事情之后!不做官、不积极回应祝缨给的机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担心自己的家人。 林八郎脾气也上来了,道:“您要再支使我损公肥私,我明天就跟大人辞了这个差使。要我接差使,你用惯了的仆人,我一个也不带!” 林翁被噎住了,想闹,又觉丢脸,想打骂,又深知儿子的脾气,只得说:“好好,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等你老了,有了八个儿子,再想想我!” 林八郎也赌气:“必不像您这样的!饭没煮好,先偷米,什么样的人家能容得下这样的厨子?” 父子俩怄了一夜的气,第二天还是早早起来回家收拾去了。林八郎说到做到,林翁说的会做账的张管事他就真的没带,而是另外选了自己平时看好的几个人,再重新启程,先去刺史府再见一次祝缨,听一听教训。父亲在旁,他有很多请教的话说不出口。 这里父子斗法,那里,祝缨安排完一天的事务,又将祁泰、花姐、彭司工留下。 彭司工要接的任务就是将花姐的书稿安排下去付印。 他问道:“不知大人要印多少?” “先雕版,印出五本样书来,核对无误再印一百本。” 彭司士道:“那正好,印坊正在印识字课本,雕版师傅正闲着,再没活计干,他们不吵着要到外地趁钱,下官也要心疼给他们的工钱了。” 祝缨笑道:“以后且有他们的活干呢。去安排吧。” “是。”彭司士答应了,临走前不忘再恭喜花姐一声。花姐脸上红红的,也跟他道一声谢。 彭司士走后,祁泰话就多了:“大人,印书不用我做什么吧?拨钱也是司仓的事儿,现在小吴不在了,还有司仓佐呢。难道是核算成本?” “成本已经有人算出来了,不用你算,你来核查一下她算得对不对。” 花姐拿出单子来给祁泰看,祁泰扫了一眼,这个账非常的简单,心算即可。道:“还行,挺仔细的。” 祝缨道:“胡师傅,劳驾,把巫仁叫过来吧。先生,给你一个学生,一会儿你考一考她,试试她的本事。” 祁泰惊讶地问道:“还有我的事儿?” “对。” 一时,巫仁摸不着头脑地被带到了签押房,看到祁泰,她紧张了一下,心道:这是要做甚? 花姐对她微笑,说道:“是一些账目上的事情要问你。” 巫仁也不开口,躬一躬身,微微低下头。 祝缨道:“你的账目做得不错。这是祁先生,我让他考一考你,你可愿意?” 巫仁点了点头。 祝缨道:“开始吧。” 她和花姐就听着,花姐也懂一些记账之类,但是知道得不深。祝缨就不一样了,她懂得比花姐深得多,当年郑熹专门找人教过她。就听祁泰考巫仁先考算术,再问账记的一些知识。巫仁是上过学,但是学得不太深,梧州这地方,一个女孩子,也学不到多么高深的内容。 不过祝缨从中可以听得出,巫仁很有条理。 等祁泰考完,她又问了巫仁一些问题。譬如,已知,番学有女学生若干,眼下又有若干病人要医治,要如何安排。 巫仁问道:“先看病人的情况,住在哪里、活动方便不方便……” 祝缨又考了几道筹划事务方面的问题,对巫仁比较满意。然后问祁泰:“先生看,她要从现在跟您进修一下,您愿意吗?” 巫仁心里紧张得要命,脸上却只是微红,人也还牢牢站着。 祁泰想了一下,又看一看花姐,说:“也行。” 巫仁小声地问:“那,番学那里的功课,小女子还能继续学吗?” 花姐道:“当然能。” 巫仁舒了一口气,娘和孟姨上了年纪,学得稍慢,笔记不快,比不得那些官话、文字渐渐熟悉的小女生,为她们耽误课程恐怕是不能的,还是她盯着帮记一下笔记之类更好。自己的事业和母亲的学业之间,她难以取舍,幸好,不用取舍。 祝缨道:“今天番学没放假吧?” 花姐说一声:“哎哟!阿仁,咱们快走!” 祝缨目送她离开,才问了祁泰一个问题:“她,比小吴怎么样?” 祁泰也认真地说:“那些个弯弯绕绕的事儿我不懂,要说学东西比小吴强,账目安排上头,更强。您不会想叫她接小吴的班吧?我还以为是叫她帮大娘子呢。” “当然是先帮着大姐。司仓?我可没说啊。” 她要用的人,得可靠,也得有能力。可不可靠的,一时半会儿不太确定。但不能长年累月考验完了很可靠,末了一问,能力不足。于她而言,筛选能力,现在反而是一件比考验忠诚更简单的事情。 巫仁都送到眼前了,就她了。铃铛同理。 祁泰道:“大人,要没别的事,我就回我屋了。” “去吧。” —————— 这一天,林八郎又是赶到了傍晚进了城,当天晚上住在会馆,第二天一早求见。 林八郎预先写好了小抄,整理了一些问题。见上面之后脑子一空,忍不住拿出小抄。 祝缨道:“你拿过来我看看吧。” 林八郎红着脸,将小抄拿给了祝缨。上面除了“糖坊安排”、“卢刺史”、“当地会馆”的问题之外,最后一条赫然写着“父”。 祝缨先一一给他解答:“你不必马上动身,我先安排你到官坊里看一看,再给你一套图纸,这一套图纸你只能自己拿着。动身之前,我会给你一张名帖,你拿着去见卢刺史。当地会馆今年轮值的人你也知道,先住到那里。你是游学的学生,不是商人,记住了?” “是。” 祝缨最后问他:“林翁可好?” 林八郎道:“家父……”要说的话太多,他卡壳了。 祝缨慢慢地问:“他有点急切,是吗?” 林八郎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学生、学生……”子不言父过,当着一地长官的面,绝不能说自己父亲的坏话!更不能问刺史,你当年为什么护着我爹,给了我姐夫一些家产?这不狗咬吕洞宾么?但是,好处林翁是真的拿到了的! 他只好拐着弯儿,说自己父亲确实“急切”,害!“急切”这个词都是人家大人想出来的,要不怎么人家是大人呢? 又说:“父母都盼子女强,子女好了,也能孝敬爹娘,就是……” 祝缨笑道:“你去了卢刺史那里,问那边的会馆,那儿有有一个老同学。” “诶?” “顾同。” 顾同同学,翻墙逃家赖到县衙,死乞白赖给县令当学生,为此跟祖父对着杠…… 林八郎道:“是。”他本来没打算见顾同的,眼下忽然改了主意。 祝缨道:“小柳,你带他去见项安。” “是。” 林八郎在糖坊里观摩制糖的时候,丁贵等人押着大批的货物从驿站赶到了!祝缨让他将东西交到后面,让张仙姑、花姐收起来。 她做了点“指示”:分成三份,一部分到四月里带到山上,一部分留在山下府里,最后一部分是给府里各官吏的,章别驾得到最大一份,各县的县令们也都有。最后批出一分,给巧儿添个妆。 后衙忙了三天才勉强办完。 此时,山里五县的县令也到了。 他们分两路,苏鸣鸾与路果、郎锟铻与山雀及喜金,接到消息之后,他们就分别下山而来。两路人互相没通知,在梧州城外碰了面,都暗骂对方一声:奸诈鬼!偷偷跑出来见大人/义父,死马屁精。 五个“马屁精”互相说道:“大人/义父可算回来了!看来咱们想到一起了!” 苏鸣鸾还跟郎锟铻说儿女经:“男人也会挂念孩子吗?” 郎锟铻道:“我儿年纪小。” “孩子眨眼就长大了。” “是啊!” “哈哈。” “哈哈哈哈。” 苏鸣鸾心道:我的女儿可长大不少了! 郎锟铻心道:阿发就能多在义父面前养几年了。:,,.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281. 青君 “祝青君。” 羁縻县的县令们下山不算小事,一路上早被人看到,刺史府已得到了消息。县令们在城外碰面的时候,刺史府就知道他们到了。 祝缨派人去通知苏飞虎和林淼。苏飞虎今天跟儿子在番学里学些语言文字,他年纪不小、基础不好,学得慢,到现在说话好了一些,写字还差不少,正跟着识字课本死磕。祝缨北上的时候,他的功课就稀松,旷课的事时有发生,仇文也管不了他。祝缨回来了,他又乖乖上学了。 一听妹妹到了,将笔一扔:“那我去了!” 仇文无奈地道:“你将纸笔收起来。” 苏飞虎摆摆手,道:“我不带它回家,放着,以后再说。”说着,皱了皱眉头,头也不回地走了。 妹妹在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的可爱了! 苏飞虎一路飞奔到刺史府,在府前撞见苏鸣鸾等人,苏鸣鸾下马跑过来,兄妹拥抱:“大哥!” “小妹!” 两人互相打量,苏鸣鸾指着苏飞虎腮边大笑,苏飞虎不明所以,苏鸣鸾取出面小铜镜给他照。苏飞虎道:“我就知道,这些东西跟我犯冲。”抬手要抹。苏鸣鸾拿手绢儿给他擦脸:“好啦。”说完,对着擦红的地方吹一吹。 完工。 门内,章别驾也同祝缨走了出来,章别驾对祝缨耳语一声:“恭喜。” 祝缨道:“过奖啦。也不全是好事。” “我看火候到了。您一回来,他们就能齐聚,这是信任。”章别驾说。“质子”不算什么,五县除了苏鸣鸾,谁没一把儿子?就是苏鸣鸾,她只有一个女儿却有数不清的侄子。 本人到来,意义就不一样了。 两人几句交谈过,外面也收拾好了,林淼也过来了。他的官话强于苏飞虎,偶尔也做一些与山里有关的公务,只是不太多。 一群人在门口寒暄,叫“义父”的,说“可算等到大人了”的,夹杂着四种语言——苏鸣鸾还抽空用官话问了章别驾好,又说感谢他照顾自己哥哥,大哥回去说了,说您人很好。 章别驾心道:我也没怎么管他。 苏喆、郎睿等人被从后衙带出,林风、金羽等人从番学里随后赶到,叫爹的喊娘的,一个捉一个,对着上下打量。苏喆比一比自己的身高:“阿妈!我快长得跟你一样高了。” 苏鸣鸾看女儿踮脚尖就差跳起来的样子,撇撇嘴:“你还是再长长吧!” 她们起了头,一伙人又在庭中看孩子长个儿了没有。 章别驾抱着手要往一边让,祝缨扯着他的袖子不让他走:“你躲什么呀?” 章别驾摇了摇头,笑道:“你与他们说话,我只管看一看就好。” 祝缨道:“你是别驾。” 章别驾笑笑,耳语道:“羁縻么,马笼头也有紧的也有松的,您是高手,控得住,我差着些,别叫马跑了就是功劳。我连话都听不懂的。” “那就学,他们也学官话的。” “饶了我吧。” 章别驾情知身为梧州别驾,也需要学一点山里的语言。祝缨也问过他要不要学,番学里有对照的音标教材。章别驾得知光眼前就有种语言,他问知此情也是“眼前一黑”。 祝缨道:“不开始,就永远不会。” “内县就够我忙的啦!外五县,我会些问候语,稍知其情状、认识县令、会分族属就行了。” 刺史府里管福禄、思城、南平县称为“内县”,其任外为“外五县”。 他语言虽没学太多,“山里人”的难缠也是见识到了的,他并不求像祝缨那样能让人认“义父”,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没办法,功夫下没到这么深。朝廷又不帮他打过去,他拿什么号令人家? 祝缨与章别驾这边说了几句,那边话也说得差不多了,看看他们陪着站了很久,都有点不好意思。 祝缨没有一点不耐烦,笑道:“怎么样?没养瘦吧?来,进来说话。” 章别驾一边走一边道:“你们北上,我也担心的,孩子都还小。” 郎锟铻看儿子没事儿了,更加要显大方:“男儿郎,就要四处闯荡长见识!小鹰从来不怕飞。” 寒暄过后,章别驾也没有走开,仍是坐满了全场。松的笼头,也还是要拢一拢的。对面四种语言齐飞,祝缨也照顾到他会给他翻译几句,苏鸣鸾、郎锟铻也偶尔对他说几句官话,山雀有时候也飞几个不标准的官话音。章别驾都撑住了。 等到他们说下个月会进山,又说什么“艺甘洞主”之类,章别驾就只说一句:“他畏惧威严搬离了边境,应当不是坏事。” 苏鸣鸾等人带回来的山中的消息之一,就是艺甘洞主将他的大寨往更深的山里迁了。与“集市”所在地又拉开了一段距离。章别驾判断,是艺甘洞主“畏惧”了。以常识论,这属于一种“避让”,知道打不过,跑了。 祝缨道:“我并没有想赶他走,他并没有对我们做什么。他这一走,边上一空,我还有点不得劲儿呢。” 路果道:“您就别为他担心了,他找他西卡亲家了嘛!” 苏鸣鸾道:“他有西卡亲家,咱们更有世间的好女子。” 路果与喜金都有些怏怏,艺甘洞主的领地最平坦的一片更多是与“别业”相邻。那块地方耕种、放牧都比较适合。算是山中的“熟地”。艺甘家许多年来也是这么经营的,一部分开垦出来的地方种谷子,另一部分放牧牛羊。又种一些麻类纺织。 现在闪出一大片地方,别人很难拿到手,地方离“别业”更近。这算是消灭了索宁家的另一个后果。即便索宁家没了,艺甘洞主也没把女儿给他们两家中的任何一家,艺甘洞主带着全家跑了! 他们派人联络的时候,未尝没有一点借势压人的味道,哪知对方根本不搭茬。 祝缨道:“各人有各人的运气。” 随口说一些家常,又说小鬼们都各有赏赐,五个小鬼又各述所得。其中,苏喆所得之刀与别人的不一样,郎睿是个实诚孩子,对郎锟铻道:“皇帝给了陛姐绸缎,阿姐的刀是阿翁给的。” 祝缨道:“我也给你们绸缎。” “咦?” 祝缨点点他的鼻子,道:“你们有的,她没有,我给。她有的,你们没有,我当然也会给啦。”几个男娃心还挺大的,竟都没人提。 山雀岳父道:“大人一向公平,我们都知道的!一点东西多的少的,有的没有的,并不要紧。” 祝缨道:“一回不要紧,两回不要紧,时间长了就要紧了。好与坏、公平与偏袒,都是一件事一件事做出来的。但凡我看到了,就得要它一样。要是我什么时候疏忽了,你们也要提醒我。与人相处就像种庄稼,种一季庄稼就只得一季的口粮,下一季想吃还得下地。” 山雀岳父道:“大人道理明白!” 既说到孩子了,祝缨就说苏喆和郎睿还小,这次可以跟父母先回家,下个月她进山再把人带回来。个大点的就别回家了,回番学继续上课,出去几个月,先把功课补再说。又说给各家女眷也准备了东西,让他们都带走。 五人都答应了。 一时宴席也备好了,又在府里开宴,章别驾等刺史府官员都来陪一席。 席间,复杂的话说不了,请喝酒的话章别驾听得特别清楚——祝缨不喝酒,头人们就灌他。苏鸣鸾唱起了劝酒歌,她起头,郎锟铻接着,然后是山雀岳、路果、喜金…… 苏飞虎要起身唱的时候,章别驾急眼了:“你唱一个试一试?!!!” 苏飞虎和林淼在梧州城是比较闲的,闲极了也跟章别驾喝酒,唱了歌你不喝就是瞧不起我。章别驾吃过好几回亏,头天喝完了苏飞虎第二天还能睡,章别驾得代祝缨的班,头疼欲裂还得上工。 众一阵大笑! 苏飞虎道:“不唱就不唱!”他不对章别驾唱,改与王司功喝酒了。 章别驾才放下心来,大的唱完了小的又对着他唱,一轮一轮没个完。 章别驾索性破罐子破摔,对祝缨道:“大人,明天我请假。” 祝缨笑道:“好。” 章别驾心道:他们怎么不对你唱呢? 祝缨心道:其实明天休沐。 ———————— 宾主尽欢之后,五个县令都没有留在后衙,苏鸣鸾母女去哥哥家,山雀岳父去弟弟家,其他人都去了驿馆。他们各有话要问自己的孩子,也要细问一下进京发生的事情等等。 祝缨也不挽留,只嘱咐:“路上小心。” 将几人送出刺史府,又派人护送章别驾等喝多了的人,自己任了今天值守的任务。 她家就在刺史府里,有事发生时也方便处理。她今晚没有回卧房,而是睡在书房,这样离前衙也近些。 花姐带着杜大姐将铺盖取来安放好,布置停之后又不走。祝缨对花姐道:“我没喝酒,这些事儿我自己也能干。” 花姐道:“有事同你讲,番学里的事。” “哦,你说。” 花姐道:“铃铛这孩子,你看着还行?吗” 杜大姐也很关切在看着祝缨,她没说话,心里估摸着自己什么时候能不能插上一两句的。 祝缨道:“她很好呀。” “那……她能不能也读一下番学里别的课程?” 祝缨问道:“为什么这么问?” “她想学。” 祝缨的兴趣更大了一些:“时间安排得过来么?” 花姐道:“还行,我让阿仁看了看时间,与铃铛对了一下科目,我这里稍调一下就行。阿仁已经将医学部的课程调好了,只要你同意,就能调。” 祝缨笑道:“你又要巫仁做事啦。” 花姐道:“她是愿意的。” “哦?” 花姐道:“阿仁不是忙么?铃铛看阿仁既要学医,又要做事,就帮阿仁为王、孟二位整理一下笔记……” 巫仁前所未有的忙,王芙蕖还没回来,巫仁自己学,还得给亲娘再抄一份笔记,孟娘子虽然家务渐交给儿子媳妇,春耕秋收时也得不时回去帮忙,这就是两份。铃铛看在眼里,就为巫仁承担了其中一份的活。 从春耕开始到现在,抄了小半月了,巫仁也知道铃铛是个孤儿,投桃报李平时也照拂一二。这几天,巫仁正式接管了医学部的不少事务,但是她都不自己出面,而是将事情做好,交给花姐去宣布。 铃铛求了花姐,问能不能让她多学一点。不用额外的师傅,她已经打听到了,番学的功课也分好几门,只要两张课程表上选择的科目合适,她完全可以学得过来。 巫仁也不在意顺手调配一下时间,理由也给铃铛找好了:番学开学有一段日子了,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医学部这样调整更合适。 祝缨道:“杜大姐,你带她过来。” 杜大姐道:“哎,我这就带那个孩子过来,她可是个好孩子。” 祝缨哭笑不得:“我像是欺负小姑娘的坏人吗?” 杜大姐也笑了:“我去了。” 胡师姐也说了一句:“铃铛确实好。” 很快,铃铛就跟着杜大姐过来了,她有点紧张,杜大姐路上让她不要怕,她还小有担心。大人是好人,这个她知道,但是这个要求她个人认为很重要,与自己关切越密切,就不得不越紧张。 到了书房,铃铛站到了书桌前面,先福一福礼。 祝缨问道:“你还想学些别的?” “是。” 祝缨又问:“现在的功课学得怎么样了?” 花姐道:“除了巫仁,就是她了。”巫仁语言文字没有丝毫障碍,年纪稍长理解力也更强些。能仅次于巫仁,可见是不错了。 祝缨问道:“医学部的功课,学到哪里了?” 花姐道:“人体已记得差不多了,草药已学会辨认五十样……” 祝缨道:“甘草习性如何?” 铃铛微一怔,想了一下,道:“甘草不适宜本地生长……” 祝缨又问了如果人被蛇咬了该如何处理。铃铛道:“先分辨有毒无毒……” 又考了一些,祝缨笑道:“可以了。既然学有余力,你们又能安排好,那就行。” 花姐道:“那仇博士那里,你得为这孩子说一句。番学里旁的学生大多有些来历,猛然加了一个她,得有个说法。”否则,巫仁都把课调好了,花姐自己就能宣布医学部改课程了,这个事儿她能做主。 不好做主的是仇文管理的那一部分。那里头都是些什么人?铃铛以前可是索宁家的奴隶。一句“不是奴隶”了,就跟奴婢放良似的,名义上是百姓了,实际上还是还得再熬个几代人,等人忘了这一段。 铃铛也紧张地看着祝缨,说:“大人,我能学好。学好了,您让我干什么,我都干。” 祝缨从抽屉里摸出一个本子,问道:“要正经上学,他们都要再取个名字的,我也给你取个名字可好?你小名还是叫铃铛。” 花姐笑道:“那可太好了。” 铃铛也高兴地说:“好!您已经给了一个姓,就请再给我一个名。”她以前只知道“某某家”是一个归属,“我是祝家的”就是自己成为了祝缨伞下之人,得到了庇护。下山这几个月,才弄明白与她理解的有些微的不同。给取个名字,就更亲近了一些。 她心里喜欢这样。 祝缨抬笔,在本子上面写了个字,吹一吹,拿给了铃铛,说:“有新功课了,也得有个新本子记。课程调过来了,你就拿着这个去找仇文听课吧。认得这几个字吧?” “是,”铃铛接过本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出来,“祝青君。” 花姐与杜大姐、胡师姐都为铃铛高兴,花姐道:“这下可好了,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祝缨道:“都去安安稳稳地睡吧。铃铛要多学几门功课,以后家里给她多备一份文具。” 铃铛捧着本子,认认真真给祝缨拜了拜。 祝缨道:“都去吧。” ———————— 花姐给番学又添了一个学生,另一面,苏鸣鸾也与女儿有了一番的长谈。 苏鸣鸾先是仔细问了进京的事情,听说女儿自己要刀而祝缨没生气,便说:“咱们没看错你阿翁。你阿翁是你阿翁,皇帝是皇帝,朝廷里的其他人是朝廷里的其他人。别因你阿翁一个人,就信了山下的所有人!” 苏喆鼻子一皱道:“阿妈,我知道的,他们,切!” 苏鸣鸾一笑,又问了“西番”的事,苏喆拿了换的那个银杯给她看:“我小时候好像听说过西番,在北边,离咱们很远。” 苏鸣鸾道:“对,但也不是全听不到。咱们离他们和离京城,还不定哪个更近呢,不过路更难走,都是山。他们要茶了?” “嗯,不过后来就不理人了,好像说是,太远了。” 苏鸣鸾叹了口气,又将银杯看了一看,说:“是啊,要是近一些就好了,咱们的茶能换更多的东西。” “那么远,不跟山下换了?” 苏鸣鸾笑了笑:“你又忘了我说的了?你阿翁是你阿翁,别人是别人,要是有一天你阿翁不在山下做官了,换了别的不好的人,咱们怎么办?叫他们捏着脖子?得有个后手。” “阿翁不在……” 苏鸣鸾道:“山下的官儿,是要调的,跟咱们不一样,你课都听到哪里去了?” 苏喆小脸有点呆:“阿翁,不是不一样的吗?” 苏鸣鸾摸摸苏喆的脑袋:“不能只靠你阿翁,都靠他,万一呢?他要遇到了难处,你怎么办?不但帮不了他,还要给他添麻烦吗?” “那不能!” 苏鸣鸾道:“你现在就要多学本领。你想不想去番学?” 苏喆有她自己的顾虑:“阿妈,我要去了番学,与阿翁相处的时间就长了,能学到的东西就少了。要不去番学,与同学不熟,日后容易没帮手。自己没帮手不怕,就怕别人抱成团。” 苏鸣鸾看着女儿,苏喆十二岁了,已有了一个少女的雏形。女儿没长傻,这让她十分的欣慰。 她说:“那就去番学!” 苏喆想到的,她早几年也想到了,甚至与祝缨商量过。思之再,她还是做了这个决定,她们家与祝缨的关系是紧密的,有不明白的及时请教就行。番学里的人,不相处还是不行。 “既然要去上学,就要去得彻底一点,你去住校!”苏鸣鸾说,“我都打听过了,女生跟医学部的一起住,那里是姑姑在管。” “姑姑不住那儿。” “那也差不多,不算离家。” “好。” 第二天,苏鸣鸾就带着女儿找到了祝缨,挑明了要将女儿送到番学,同时住个校。 祝缨道:“番学不能有仆人的。” 苏鸣鸾道:“这是自然的,不带仆人,就她自己去。她也大了,我只留两个人在府里,可以吗?”年长侍女她给收回,但是年纪小的,还留在祝府。因为番学旬日一休,这一天希望苏喆还能住过来。到放大假的时候,再回山上。 祝缨道:“可以呀。” 她不由又想到了铃铛,铃铛比苏喆要小上一两岁,还是让铃铛再住一年,明年再说住校的事。 郎锟铻等人还不知道有这个事,他也问了儿子及儿子的随从,知道上京一路皆好,都有祝缨安排照顾着。又听说朝廷里的人,对他们不是最重视,排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不少外族,稍有气闷。 心道:以后只要不是义父带着,咱们就不再上什么京里去啦!看也看过了,不必受气。 后衙的礼物也已分类打包好了,祝缨一样一样分赠各人,没过来的郎老封君、苏老封君等人也都有礼物。苏鸣鸾又让年长侍女等将行李收拾好,再托花姐看看苏喆需要带什么样的行李要带到番学里去住校。 花姐就将这事交给了巫仁和铃铛,这两个是学生,比她更了解住校的事——虽然她们也是不住校的。 苏鸣鸾、郎锟铻都夹带着儿女回家,相约四月里到别业再聚。 他们离开梧州进山的次日,就是铃铛去番学上学的日子。 这天早上,祝缨开完晨会,将仇文留下来说了一句:“有教无类。我把青君也交给你了,照旁的学生来待她就行。她初学,课程或有跟不上的,你看看她学得怎么样。” 仇文对女孩子上学这事无可不可的,番学里好几个女学生了,不在乎刺史再送一个来。祝缨亲自教苏喆,他也能理解其中的意味。 可是,祝……青君? 山上带下来的,原索宁家的人?是也有深意吗?应该是吧,大人做事,一向靠谱的。 仇文也就接了。 安排完了祝青君,再处理一下公务,祝缨到后面来看祝炼的功课。 祝炼先交了头一天的功课,然后跪了下来。 祝缨问道:“怎么了?” 祝炼道:“老师,请您给我也安排些事做吧。” “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来了?” 祝炼道:“人人都有事做,我也能做的。也不耽误读书的,每天只读书,然后就是吃、玩儿、睡,这几样都是享福。别人都不是我这样的。以前能说是年纪小,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我能做事的。”:,,.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282. 充实 挺神奇的。 祝缨伸出两指敲了敲桌面。 她对祝炼是有期许的,至少得是个顾同。但是顾同在给她当学生前,人家已经在上了十几年的学了,正经的县学生。当时的福禄县学水平不怎么样,顾同却是实打实将识字、读书的底子都打下来的。找上门来的时候也将近二十岁了。 祝炼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他认真读书没几年,十二、三岁的样子,能干什么? 放到穷人家里,那是几乎什么活都能干了。放到祝缨这里,她需要的是一个能承担事务的“学生”,也就是顾同当时差不多甚至更高一些的水平。就是她自己,当年已经进了大理寺,郑熹王云鹤还都让她接着读书学习。 现在手上没有适合祝炼这个水平该做的事,或者说,他这个水平能做的事,有一大堆的人可以做。 不必是他。 复杂一些的事务,现在有赵振、巫仁等人在做了,赵苏、顾同在赵振之前,祝炼是赵振下一个梯队的。祝炼后一队才排着祝青君——祝青君字还没认全,怎么也得再上个三五年的学才能看出个好歹来。另有一个项渔,这孩子眼下主要还是混项家的产业,也得再看看。 她说:“你能做什么?” 这句话把祝炼给问住了。 他仰起了头看着祝缨。 他能做事太多了,端茶倒水、跟前跟后,捧纸研墨、跑腿,诸如此类。但是他知道,老师对他的要求不止这些。这些活计不用识字都能干,不必让他做这个学生。他也曾经主动干了,后来就没有插手的余地了。 但是他心里总有一股不安,府里没有吃闲饭的。不说杜大姐、侯老叔这些人,单说学生如苏喆、郎睿,人家有亲生的爹娘。有爹娘的人,跟没爹娘的人不一样,是可以不干活,可以哭闹,可以撒娇的。有事爹娘给兜着,他没有。 苏喆还收拾了行装,要去番学读书了。番学的学生年龄从大到小都有,限制没那么严。他呢?上学,番学是不适合的,但是官学的标准,他知道现在还达不到。 这就又要说到他这些年学了什么,读书识字,但是老师没有给他从头到尾通讲过经史。考官学是无从谈起的,官学入学也有标准,他的出身不符合要求。 与老师的另一位学生顾师兄一比,很自然地看出来自己跟人家全不一样。顾师兄已经做官走了,做官之前为老师做了许多的事情,他呢? 再说府里住的另一个同龄人,项渔。不说项渔自家有产业,是财主,就说现在,项渔书也没全读完,已经被带着去糖坊里干事了,边学边干。 最后一个是叫铃铛的小女孩儿,出身其实与他差不多,进来之后抢着杂事做,宛如一个小女仆。但是渐渐讨人喜欢,去了番学读书、在家里话也更多了,姓名都有了。 只有他!与人都不同,全没一个归处,飘飘荡荡、空空落落。 祝家人对他好,但他不想变成石头那样,只管享受着好而不回馈,那样不是相处之道。安心留下来的最好的办法就能做事,能与祝家紧紧联系起来。他不能再这么空着,今天一定要问个明白。 祝缨又问了一句:“你想做什么?” 祝炼坚持说:“干点儿有用的事。老师叫我同阿渔两个跟三娘去糖坊,我也去了,却、却像个客人一样。我想像自家人一样做事,劈柴、挑水、推磨、喂马、抄写、查访、丈量,粗的细的、远的近的都行,只要是自家人一样。我、我与他们都不太一样。” 祝缨道:“你就是自家人。我要你干的事,你得先学好了才行。” “自家人没有光吃不干的,我能边干边学,”祝炼决定再争取一次,他鼓起勇气说,“老师教苏喆、郎睿什么就教我什么,可是我与他们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头人的孩子,我不是。我好像应该与顾师兄一样,但我一天也只上半天的课,课也不满的,也没去学校,苏喆都要去番学了。我没有从头学过经史,那个我也可以自学的,已经读了一些了。就是书房里的这些书。” 祝缨问道:“读过了?有什么心得?” 祝炼精神一振:“老师每讲一篇,我就将那一篇前后也找出来看了。” 祝缨道:“我知道你都读过了哪些,我问的是心得。” 祝炼道:“就是,单看老师讲的那些是一个意思,要是通篇前后都看过了,味道好像就变了。” 祝缨笑了:“那你喜欢哪一种味道?” “我喜欢老师讲的,可是一旦离了这个书房,大人们、书生们就不是这个味道。” 祝缨点了点头,道:“会自己动脑子是件好事。想岔了就不好了。你与苏喆他们固然不同,与顾同也不太一样,他到我门下的时候,年纪比你现在还大,你的路有另外的走法。 既然坐不住,以后你早上读书,下午与赵振他们领同样的差使试试。你现在可以开始从头通读五经了,不必深研,看过就算,史书捎带着读,先串一遍。有不明白的地方,晚上可以来问我。” 祝炼道:“是!” 祝缨道:“将你上午读的书与下午所见所闻,做个对照,回来告诉我哪个味道是对的。” “是。” “去吧。” “是!”祝炼的心情变得非常的好。他领了一桩差使,心里踏实了一点。他觉得他这才是“自己人”了,不必提心吊胆心无所依,“攒些私房,万一被赶出去也能跑路”的想法也放下了。 他迈着轻快的脚步,离开了。 这一天之后,祝炼也忙碌了起来,越忙越开心。早上起来,自己收拾好自己的一切。看侯五那儿护卫们操练,也跟着练一下。在书房里取了书读,每日读一到两篇,将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想在进山之前能先将半部书给读顺了。能在苏喆回来之前,将整本书都顺一遍。 再有闲裕,就还凑到侯五那里。别业护卫们的官话已能进行日常的对话,也仅止是日常对话,再重复一点的就也费劲。他就帮着教一点,对语音,再略教想识字的人认几个字,告诉他们歌词和课本单字的一一对应关系。 午饭后就跟赵振他们一同跑出去,赵振跑去打听事还有人认得,他与项渔两个换上青衣小帽,四处乱蹿,既打探情况,回来又自己记录。 祝炼觉得自己过得充实极了。 ———————————— 祝缨将祝炼的反应看在眼里,也觉得新奇。她早知自己不会养孩子,凡事全凭自己的经历。不那么灵光的,她现在是不大敢碰了,祝炼、祝青君是聪明孩子,与自己小时候好像也有一点不一样。反而是苏喆,似乎适应得更加好一些。明明祝炼、祝青君才与自己一样是苦孩子出身。 挺神奇的。 将手上的东西一收,祝缨道:“今天就到这里吧,吃饭去了。” “是!” 师生二人一同到张仙姑那里吃饭去了。 祝缨踏进去一看,问道:“巫仁回家了?” 张仙姑笑吟吟道:“那可是个好闺女,下厨帮忙去了。” 祝青君提了个食盒进来,祝炼赶紧把她面前的一个凳子给拿开,蒋寡妇接了食盒,打开了往桌上摆菜。 祝大道:“巧儿出门子办酒哩,明天是正日子,咱们去不?” 祝缨道:“你们想去就去,别摆排场,那是人家成亲的大日子。你们要是全副披挂去了,抢了人家风头,那倒是谁成亲呢?就穿这一身儿就不错,到了礼一放,吃吃喝喝就回来。” 祝大确乎有点想出风头的意思,也很想热闹热闹。有点怏怏,又很快做出了决定:“我就穿这身儿过去,去吃酒!” 祝缨道:“那行。” 杜大姐和巫仁又各提了一食盒过来,最后是赵寡妇抱了一桶米饭、林寡妇抱了一叠碗勺。 主人家可以开饭了。 祝缨挟起一筷子的萝卜丝,说:“
相关推荐:
赘婿
魔界受欢之叔诱(H)
高达之染血百合
御用兵王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祸国妖姬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倒刺
将军宠夫
姑母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