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海棠小说> 赠礼_高h > 第21章

第21章

您是想把主院放在外面呢还是想放在里面?放外侧临街,主院放在临街的地方,吵闹,也不大安全。放在内侧就与隔壁相邻,厢房如果盖了两层,就会遮了邻居的光,要与邻居协商的。” 说遮光是客气了,两家相邻,墙头比别人家高三砖都要被邻居白眼,多出一层楼来,怕你们两家再互殴出命案。还好后面是个巷子,主屋倒是可以盖个两三层的。 祝缨哑然,想了一下道:“您先出图。出完看一看,实在不行,不过是左右对调嘛!” “好。” 祝缨让车夫把傅龙送回去,自己慢慢走回家,不想杨六郎又堵在了她的家里。 祝缨问道:“孩子找到了?” 杨六郎问道:“是不是罗二罗五他们干的?” “这是什么话?” “京兆府今天问他们话了……” 祝缨心道:麻烦果然来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qg789.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biquzw789.org)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第112章 舒卷 这个案子打从一开始, 祝缨就知道它会是一个麻烦。说得再明白一点:孩子是罗家自己弄丢的,但是你找不到, 就是你的错。 这还不算什么, 人在京城丢的,是得问问京兆怎么治理的。如果找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比如孩子死了, 或者揭出什么丑闻, 也得记恨。 她是为王云鹤捏着一把汗的。 而罗家的情况又比正常的人家更复杂一些。孩子如果真的遇到了拐子,真是要谢天谢地的。别人家丢孩子,多半就是遇到了拐子,罗元家丢孩子,被谋害的可能有一半。就算找到了孩子, 也不一定能落到好。 但是很多话是不能对杨六挑明了说的,祝缨先问:“这几天又发生了什么?你先坐下来,咱们慢慢说。” 杨六郎现在是病急乱投医, 孩子在他姑妈手上丢了,他姑妈是有责任的!被罗元埋怨的姑妈,是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的。别人家孩子丢了, 妻子还能跟丈夫再生个,他姑妈这个……再买一个也得看罗元肯不肯认账。 现在罗元已经像是丢了亲生的九代单传的独苗一样了! 杨六郎十分的担心,一个平日里讲各种小道消息眉飞色舞、有条有理的人说起话来有点颠三倒四了:“不是他们, 怎么会问他们呢?一定是他们害了我表弟!还要连累我姑妈!” 祝缨道:“你先住口吧!” 杨六郎却不想住口:“我这一身富贵都是托的姑妈的福, 我不能不管她呀!” “罗元要休她啊?” “差不多吧……”杨六郎嘟囔一声。 祝缨道:“你要这样,咱俩就没法说这个案子了。十五那天的案情你就没说清楚。” “我怎么……” 祝缨作了个制止的手势, 说:“呐!你姑妈是带着孩子到外面看灯的时候, 遇到了熟人不得不与熟人说话, 孩子哭闹, 才命人把孩子带下去看灯的。熟人是蓝兴的儿媳妇,这个你怎么没说呢?还有,派的三个人,带着孩子去,也不曾把孩子放下。发现孩子没了略一找没找到就及时回来禀报。” “对……对啊。” “你都没跟我说清楚。” “呃……我没说吗?你也没问啊。这……有什么差别吗?” 祝缨道:“这些都是我跟京兆府下面打听来的,你还当你挺能耐呢?” “那那……我这不是急的么我。” 祝缨道:“你要真问我,我得告诉你,难。找不到也不是京兆府不用心,找到了也未必就是罗二罗五他们俩干的。”从细节上看,罗二罗五想安排这么巧合的情况几乎是办不到的。 “可……” “你别心急了乱攀咬他们,真要查出来是别人干的,他们不记恨你吗?人有亲疏远近,你干得过人家的亲侄儿?” “哦,对哦。” “你姑父私下怎么说?有没有怀疑的人?” 杨六郎摇头:“他现在天天骂人都来不及了,真有怀疑的人,早找上门去了。” 祝缨不肯在这件事情上多发表意见,一个字也不肯接。直接告诉杨六,这事儿自己管不了,自己以前不是干这类案子的。而且是京城的地界,建议他们家先别跟王云鹤那儿较劲,现在还得指望人家找孩子呢。 杨六郎稀里糊涂地过来,又稀里糊涂地走,并点有用的消息也没打听得到。 花姐和张仙姑却对被拐的孩子抱以许多的关切,两个人问她:“你也找不到这个孩子吗?” 祝缨道:“每年多少丢孩子的?能找回来的是少数。” 两人叹息一回,也只能作罢。 第二天,她再回大理寺应卯的时候,同僚们还在聊这个事情,因为罗元把悬赏又提高了一倍,誓要找到这个孩子。而罗元两个侄子被京兆府问话的事也已经传开了,许多人心中的猜测得到了验证。都觉得如果是他们俩,那倒也不是不可能。 大理寺诸人都觉得罗元的侄子们谋害幼童的理由也是十分充份的。其一,罗元如果有了亲儿子,侄子还能从他手里拿到多少好处?其二,悬赏金额巨大,又言明不会追究,到现在还没人过来交出孩子,这人就不是冲孩子去的! 同僚们议论纷纷,直到郑熹等人下朝回来才住了口。 祝缨去见郑熹的时候,郑熹道:“你最近还去京兆府吗?” 祝缨道:“也不常去。是有什么事要我去办吗?” 郑熹道:“罗元和王云鹤争执了起来,你不要卷进去。” 祝缨道:“还是为了罗元儿子的事儿?” 郑熹道:“就交给王云鹤吧。” 祝缨很是忧愁:“那孩子现在是死是活还是两说呢,可别闹得不好收场。” 郑熹道:“那也不干大理寺的事儿!” 祝缨不好在这个问题上跟郑熹起争执,就像郑熹说的,那也不干大理寺的事儿。这事她既然知道了,也确实有点挂心,难道真的要变成悬案?又或者…… 她忍了几天,各路消息却越发显得不好起来。连她家里,祝大、张仙姑甚至是杜大姐都说:“一个断了根绝了后的阉人,又买别人儿子,真是造孽,现在还要骂王大人,他真是活该断子绝孙!” 罗元丢了儿子是真的发疯,这阉人比正常的男人更在乎要个儿子。他一个宦官也不怕王云鹤了,竟然说出了“王云鹤治下也没那么好,他也不配管京兆”这样的话来。 这消息的来源并不可考,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说的,但是传来传去就传成是他这么讲的。京城的百姓也不考虑他有没有这个本事进谗言,都为王云鹤担心了起来,好些个百姓自发地给个阉人找儿子。 一边找一个骂:“杀千刀的,这回找回来了你拴在裤腰带上,可别再丢了!” 王云鹤在京城百姓心中地位极高、人缘极好,住京城的百姓慢慢动起来了,竟也没有找到这孩子。数日间,只有一条有用的消息——是一个小贩,看到一个男子好像是拿斗篷兜头包了一个孩子,她好心提醒:“留条缝儿,别闷着孩子。” 那人道声谢,稍稍开了条缝,她看到了孩子戴着很贵重的项圈儿,与罗家要找的样式有点像。孩子穿的也不差,比那个男子穿得好,男子像是仆人一样。因为常有让家里仆人带孩子的,所以她也没有多想。据她说,孩子并不哭闹。把当日带孩子的三个仆人叫过来让她认,她说都不是。又问了男子的长相,没想到,这人长得十分普通,一点特色也没有。 不管有用没用,罗元娘子就给了她二十贯钱。 百姓不得不自发自愿寻找,又有赏钱刺激,竟再也没有确切的消息了。 到了正月末,罗元、蓝兴等人都在说,王云鹤不过如此。祝缨听的心里很不痛快,普通人家丢了孩子,是肯定没有这样寻人的阵仗的。就这还说人家不用心,这也是没良心的。 就在这样的流言甚嚣尘上的时候,王云鹤突然撤掉了搜索的衙差。百姓们无不拍手叫好,觉得王大人之前就是脾气太好,才叫个死宦官敢嚣张放话! 罗元在家天天骂娘,把老婆都送回娘家去了,急得杨六郎到处打听消息,又找到了祝缨。祝缨双手一摊:“我也好些日子没往京兆府去了,大理寺的事儿也开始忙起来了。据我看,王京兆不是会怄气的人,也许是有别的原因也说不定。” 杨六郎这回真的哭了:“我姑妈都叫送回娘家了,以后可怎么做人呐?” 祝缨道:“罗大监这火气也不像那么大,他这些日子还是照常当值的,不是吗?”宦官哪怕在外面有宅子,也得在宫里伺候着,他也得走宫门进出。据祝缨跟禁军打听,罗元进出如常。 杨六郎道:“他敢跟陛下闹吗?” 罗元不敢跟皇帝面前使性子,一腔的火都发到了外面了。先是送老婆回娘家,再是把带孩子的那三个仆人打了个半死送到京兆府的牢里。王云鹤只得把人先收押,当作是“嫌犯兼证人”,真放回去说不定就让罗元给打死了。王云鹤也怪不忍心的。 王云鹤自己也被罗元闹得不得安宁,罗元只要不在皇帝跟前当差,就往京兆府去闹。当差,就使了自家子侄、仆人去闹。王云鹤也不客气,把罗元几个侄子都扣了跟罗二罗物作伴。 正月二十七是祝缨的十九岁的生日,她在家吃完了寿面,孩子没有找到。 到了二月初,傅龙把房子的图纸以及木制的模型拿了出来送到祝家的时候,这孩子还是没找到。 —————————————— 祝缨要酬谢他,傅龙道:“大人先看,有哪里不合适的小老儿再去改。等改好了督造完了,再付酬金不迟。” 他是个有经验的老人,给官员、富人干活先别想着这一笔能赚多少钱,中途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故,人家一翻脸,先前给你多少钱都能叫你再吐出来。相反,如果伺候得好了一开始不过分计较钱财,最后还能得更多的赏。 他再次提醒祝缨:“您得跟邻居讲好了。” 祝缨道:“好。”招呼家人来看模型。 由傅龙给他们讲解,这个模型是个可拆卸的,由主院和偏院两个拼在一起,傅龙将偏院那一部分模型拿起,说:“只等官人的意思,是放在左边还是放在右边。” 花姐看主院那个模型,前后两进,前面一进有三间门房,与现在住的这个差不多,因为主院比现在住的院子要宽一些,所以门房两侧各有两处矮房。傅龙说:“一处是茅房,一处放杂物。” 前院正房三间,祝缨想要楼房,不过傅龙建议这三间房可以盖得高大宽阔些,哪怕高度有正常房子的一倍半也不建议用楼房。一般官员家前院正式的前厅不会盖成楼房,这是惯例。 院子左右各有厢房三间,一边是书房或者账房之类,另一边可以做客房、接待普通客人之所。这两处都做成二层小楼,这个倒没有什么形制的忌讳。 前后院之间有一道院墙,在正堂之后,墙上开门,从这门进去,就是后院了。 后院与前院的布局差不多。后院的上房三间是设计成楼房的,又在一楼两边加了两间小耳房。左右厢房三间,也是二层楼。所有楼梯都在屋内。 杜大姐更关心偏院。偏院简单一些,只有两间房的宽度,也分前后两进,也是院墙间开,隔墙上不开门。傅龙道:“前面男仆居住、后面女仆居住。” 偏院前院有两道门,前门在南墙上,也设计成门房的样子,两间房间的宽度间成三间的样式,中间窄而两边宽。以中间小门过道为界,一边放骡马食槽,一边放车辆等。又有一道侧门,与主院的前院相通。 没有厢房,只有间小屋子存放杂物。两间座北朝南的房子给男仆居住。 后院是女仆房兼厨房。也有两道门,一道门与主院的后院相连,另一道门开在对面墙上,傅龙道:“偏院要是放在靠路的一边,这一道门方便出入采买,可不经大门,不扰贵客。” 厨房是实打实的两间,倒坐,一间是灶间,一间是仓库放食材及不常用的厨具之类。院中也有一间小屋,放些柴炭之类。女仆的卧房也是座北朝南的两间。 傅龙道:“原本这两家里面只有一家有井,不是甜水井,饮牲口、洗衣服是足够了。吃水就只好使人去甜水井挑,不过离甜水井很近。官人要是想自己打一口甜口井就须得打很深。” 祝缨道:“好。” 傅龙又问有没有什么别的要求。 张仙姑和祝大以及花姐都没有督造过房子,花姐虽见过大宅子,也不拿冯府那样的标准来衡量祝缨这个房子。三人都没有再提出什么意见。 祝缨自己也不挑剔,只要求在正房后面再开一个后门,方便后宅搬运东西好出入。傅龙道:“这个容易。”拿出笔来记下了。他建议前后院可以适当种点花树之类。 祝缨就说:“先把地方留下,到时候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她更想说的是,什么便宜好打理,就种什么。 傅龙道:“那房子就这样了?” 祝缨说:“可以。”又问傅龙花费,傅龙道:“须得见过匠人,手艺好、做得快就要贵些。还有材料,砖石木材价格差得也大。春耕过后,人工会便宜些。” 祝缨道:“那就春耕之后。您先给拢个数,动工前咱们一道核算一下。” 傅龙道:“使得。”他将模型留了下来,说让祝家人在动工前先看着,动工前五天如果有改动还可以让他改。如果动工之后再要改动,就会麻烦一些,花费也会贵一些,请早做决定。 祝缨亲自把他送到了门外。 ———————————————— 此时春耕还没结束,祝缨也不着急去打扰王云鹤。罗元家孩子没找着,倒把宦官与朝中士子的关系弄得很僵。 两伙人本就不是一路。 王云鹤才上任的时候,内相蓝兴因为不法之事被王云鹤狠煞了一回威风。当时他不动声色,此时却又推波助澜,他并不明着反对王云鹤,又总说些风言风语。罗元则是明着要儿子。 士子们很是为王云鹤不平,他们有一个理论:阉人,残毁身体,本就是对父母祖宗的不孝。这样的人竟然还要拆散别人的骨肉,想要儿子?这不是荒唐么?有本事你自己生啊!求荣华富贵的时候阉了,荣华富贵到手了,又想要子嗣?行啊,带着你的“儿子”交出财富地位滚蛋吧,你舍不舍得? 更有嘴毒如刘松年就直接说了:用他们,就是因为他们是无根之人只能依附陛下,不会形成宗族党羽。他们已然田连阡陌,再儿孙满堂、遍布朝中、树大根深与豪强有什么区别? 刘松年这话是私下跟皇帝说的,此人号称天下文宗,却不是个书呆子。皇帝甚至怀疑士子们的一些话,就是刘松年这理论的变种,只是不如刘松年深刻。然而刘松年说得有理! 宦官不提王云鹤其他的政绩如何之好,士子也不提罗元丢了儿子是苦主。直到此时,大家才发现两边都是嘴仗的高手。只不过士子的声音更大些,渐渐压过了宦官们的声音。 祝缨却嗅出了一点不一样的味道——最有发言权的人是皇帝,皇帝呢?皇帝并没有说话。 以百官、百姓朴素的想法,王云鹤是占理的。人口拐卖这种事儿,这些有仆人的宦官家里敢说家里的仆人中没有拐子拐来的?你们过问了吗?怎么现在就过问了? 祝缨是真心为王云鹤担心的人之一,她也想过自己去查这孩子的下落,然而罗二、罗五、仆人都被关了起来,没有王云鹤的允许,她根本见不着嫌疑人。 犹豫再三,她悄悄地去了京兆府,想问问王云鹤有什么打算,总不能之前那么声势浩大一个不畏强权的能吏,就这么硬扛装死吧? 哪知到了京兆府,王云鹤却笑道:“都说你运气好,果然不错。” 祝缨道:“您还笑得出来啊?” 王云鹤道:“为什么笑不出来?正要通知罗元拿钱来领孩子呢。” “咦?找到了?确定是了吗?” 王云鹤道:“与描述的一致,牢里的仆人也说是。” 祝缨又问:“怎么找到的?” 一旁何京道:“十五那天你说着了。确实,手脚快的,报案的时候都跑出二十里了。大人知道人丢了之后,已不动声色,命人快马昼夜跑出二百里,通知周边驿站、官府之类。咱们在京城里找,人家早跑出去躲了起来。 大人命把悬赏的告示也贴到那里,那里的人看到了,才好报案领赏。又把京城追索的人手撤了,以免逼迫太甚、狗急跳墙。即使是人贩子,见这样子心眼也该活络了,拿孩子换钱来了。” 王云鹤道:“可惜不能反悔!” 因为来讨赏的那个人一看就有问题。他是来报线索的,自称是个货郎,走街串巷的时候经过一户人家,看着像,就来试试运气。乡间买了老婆、孩子的,一般同村人是绝不会告发的。告发的一定是外乡人,外乡人能这么见着刚买的孩子,位置还报的这么精确,是件很奇怪的事儿。 王云鹤派人跟着他到了地方就连孩子带大人拿了过来,那货郎也有趣,仿佛一点也不怕全村人把他活吃了一般,还有心情与这家人讨价还价:“我领了赏,分你二十贯,你再买一个就是了。” 这也是王云鹤怀疑他的原因,因为这货郎的报价还挺合行情的。在城里,买个粗使的仆人也就几贯钱。但是想买个健康的男童、男婴来当儿子,价格反而更高。到人市上,普通的男童也不值二十贯,但是,几经转手到最终买家手里继承香火的“清白”男童,卖到这个价就挺合理了。 当然,人口的价格也是浮动的,也许他就是愧疚大方。所以王云鹤只是怀疑。打算派人跟踪一下这个货郎。如果是真货郎还罢了,如果是拐子的同伙,王云鹤不拿罗元案来办他,必要抓他下个案子的现行! 祝缨想到了杨六郎,道:“大人,您稍等,我认识罗元妻子的娘家侄儿,让他请罗元娘子来认一认吧。万一仆人为了脱罪看到相似的就认了,罗元来时再说不是,岂不麻烦?” 王云鹤道:“也好。” 祝缨就亲自去杨六郎家,告诉他:“带上你姑妈,跟我去京兆府认人,孩子可能找着了。” 杨六郎才落衙回家,这些天家里一直唉声叹气的,听了这一声,赶紧跳了起来:“真的?” 祝缨道:“王大人说是,我觉得有几分是了,到底是不是,还得问问娘子。” 杨六的姑妈在家里,也不戴首饰了,也不穿光鲜衣服了,看着倒顺眼多了。她也很急切:“真的找着了吗?” 祝缨道:“您赶紧收拾一下,趁没宵禁跟我去认一认,是了最好,不是也好接着找。” 杨家人还要一家子都跟着去,有喊丫头拿衣服的,有叫丫头给她梳头的,忙忙嘈嘈。祝缨道:“团伙看戏呢?六郎,你带着姑妈去就得了。” 现在她说什么就是什么,杨六郎赶紧侍奉姑妈出门,还问要不要打扮。他姑妈说:“不用,这就走!” 一行人匆匆去往京兆府,路上,杨六郎好话说尽,净是感激,他姑妈也在车里说:“多谢小官人。”“恩同再造。”祝缨连连推脱,说:“我也没干什么,还是王京兆的布置。” 到了京兆府里,杨六的姑妈一见孩子就扑过去抱住了:“我的儿,你去哪里了?!!!” 把孩子也吓得“哇”一声哭了起来,祝缨只好摸出块糖来哄他:“来,给你。” 孩子慢慢不哭了,罗元的娘子道:“就是我的儿子!” 王云鹤于是派人去请罗元。 很快,罗元骑着马一路冲到了京兆府:“人呢?人呢?” 祝缨看到了罗元,才明白他为什么说这孩子就像他亲生的一样了。罗元现在虽然看起来相貌周正,但是那一双招风耳跟这孩子还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罗元这会儿倒不骂王云鹤了,这宦官能屈能伸,当场给王云鹤跪下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道谢。 王云鹤将他扶起:“为人父母,岂有不心疼子女的?只有一件事,府上的悬赏可要兑现呐!” 罗元抱着儿子,笑道:“当然,当然。” 他看了一眼老婆,再看看杨六郎,又看看祝缨,先问祝缨:“这位是?” 祝缨道:“大理寺丞,祝缨。” “原来是你!听六郎说起过!”罗元想起来了,杨六郎时常提祝缨,他也记住了。更重要的是,听说祝缨是比较得郑熹和王云鹤比较看重的人。现在祝缨人在这里,罗元自然就认为找回儿子祝缨是有一定作用的。 他笑着说:“多谢。”然后对妻子道,“娘子回家兑钱给人。” 杨六郎的姑妈听这一声,脚一软瘫靠在侄子身上:“哎。”终于能回家了。 罗元跟王云鹤客气再三,抱着儿子不松手,他府里的仆人在后面追了来,见到“小主人”都高兴得欢呼起来。王云鹤道:“且慢,府上还有几个人都在这里了。也请一并带走。”当下把罗二、罗五等人和仆人一起也交给了罗元领回去。 罗元安抚两句:“你们委屈啦,是我跟王大人商量好的,为了蒙骗贼人,不好先说出来。” 祝缨听到这一句,十分服气,这人能在皇帝面前数得上号,是有点本事的。罗二、罗五两个被他耍得团团转,哪里敢抱怨呢?都说:“弟弟找回来了就好了!不然我们两个心里也难过。” 祝缨心道:傻子,该说不然你们俩就要背着杀了兄弟的嫌疑过一生。 罗元先把儿子放到马上,自己再上马,一路抱着儿子招摇过市,炫耀自己儿子又找回来了。 祝缨没跟着凑热闹,而是留下来跟王云鹤说话。她最近有点心得,也不知道对不对。在请教之前,她对站在一边的班头等人说:“你们傻站着干嘛?拿上锣,给他开道啊!一边开道一边喊,王大人帮罗大监把儿子找回来了!快去啊!咱不能白挨骂。” 班头跳了起来:“着啊!光想着明天白天再散播……” 王云鹤啼笑皆非:“你又淘气了。” 祝缨道:“并没有,我要淘气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她也不夸王云鹤这件事做得漂亮,王云鹤这个法子她用不了,王云鹤是京兆尹,能运用的人手很多,换了她现在也使不了这个法子。 她说:“也不知道孩子找回来之后,士子宦官两边还闹不闹、能不能好了……”说着,悄悄看了一眼王云鹤。 哪知王云鹤并不忧虑,说:“难道以前很和睦?” 祝缨道:“那……” 王云鹤道:“你以后,也不可骂他们太狠,也不可打他们太狠。” “咦?” 王云鹤叹了口气:“那是天子家奴啊!士大夫很好,君子很好,但谁侍奉陛下吃饭穿衣呢?陛下也要生活。都骂奸佞,然而天子有时候需要有人做的事,君子又不肯做,奸佞又肯做。天子,也是人啊。” 祝缨道:“是。该骂还是要骂,该打还是要打,别叫陛下不痛快了就行。”陛下痛快了,怎么打骂也都行。 王云鹤说不上是失望还是高兴,说:“你呢?房子盖得怎么样了?” “真是奇了怪了,别人都嫌弃求田问舍,说是那是胸无大志,您怎么总关心我的房子呢?我不得有点志气吗?” 王云鹤道:“他们求田问舍,就是为了求田问舍,做官也好、讲学也罢,不过为了那点子东西。你是找棵梧桐歇歇脚,才好接着飞。” 祝缨道:“不是,我就是为了扒个窝趴着。” 王云鹤弹了弹她的脑门儿:“回去吧,今天不想写条子了。” ———————— 祝缨回到家里的时候,半座城的人都知道罗元的儿子被王云鹤找到了。百姓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一边骂着罗元这个王八蛋真是能折腾人,一边又觉得大家可以不用再瞎忙了。 祝缨家的门没有关,张仙姑站在门口等祝缨,等着问她什么情况。 祝缨道:“就是人找着了呗!” 花姐道:“幸亏平安。” 祝缨道:“是啊!还好是活的,要是死了,王大人本事再大,恐怕也……”今天看那个孩子,身上衣服首饰都叫扒干净了,一身粗布衣服。这样的一个孩子,就地一埋,不久之后化成白骨,谁又能知道他曾激起这么大的风波呢? 张仙姑道:“那是王大人好人有好报,这小子的命得是托王大人的福才得来的。他家里人还那样说王大人,也不怕折福折寿!” 祝缨道:“你等着,他必要重谢王大人的。” 张仙姑不信:“那样狼心狗肺,这些日子那么样的骂王大人,他能知道好歹?” 祝缨伸出手掌:“两贯。” “什么?” “打赌,两贯钱。罗元一准儿要谢王大人,他要酬谢王大人,你给我两贯钱。不谢王大人,我给人两贯钱。大姐当证人!” 张仙姑说:“我不赌!” “哎?别呀……” 与祝家类似的对话在京城许多角落里还有许多,大家对罗元找到孩子这事也不能说惋惜,却是真的为了王云鹤甩掉了罗元这滩臭狗屎而高兴。 第二天一早,祝缨去应卯,在皇城门口见到李校尉。 李校尉笑问:“三郎,听到新消息了不?” “你说哪个新消息?” “罗……” “我不但听到,还见着了呢。” “可算能消停了!” 祝缨取笑道:“不是看热闹的么?” “看热闹是可以的,等到热闹过了头,可就不好了。”李校尉说。 祝缨道:“是啊,消停了好。” 到了大理寺,大家也是这般的说。祝缨也与他们聊一聊,还提供了“罗二、罗五都回去了”的消息,坊间传闻的消息里以罗元带着儿子回家为主,并没有提到侄子们。他们听到罗二罗五回家了,都带一点遗憾地说:“唉,竟然不是他们。” 宦官家的内斗戏码,大家还是爱看的。 又有年长老成的人说:“只怕日后是免不了一场的。”说完又闭了嘴,因为杨六郎来了。 杨六郎对祝缨十分感激,过来就要作揖,祝缨眼疾手快,没等他的手拱起来就给他拽到一边,问:“你姑妈家一切还好?昨天没闹吧?” 一句话问出,大理寺众人也跟着等着听,杨六郎只好先回答。等他答完了,祝缨道:“郑大人他们快回来了,你这些天也无心应卯吧?赶紧回去,别再叫上官拿着你的不是了。” 杨六郎道:“没事没事,今天没事了。” 听的人都笑了起来。 杨六郎错过了开头,现在再要道谢又没个由头,他也是脸皮不够厚,没有坚持谢一下就回了太常寺。 相较之下,罗元真是一个大丈夫了,他特意请假去谢王云鹤,还兼谢罪。伸手不打笑脸人,罗元还能屈能伸,礼物备得厚厚的,笑堆得甜甜的。诸多士子也无法挑剔他的礼数,再要骂他就是不体谅人了。 一个失去了孩子的父亲,怎么着急都是不为过的。孩子找到后,罗元又表现出了与丢失孩子时同样浓厚的感激。一时之间骂他的人少了,但是要夸,许多人也是抹不开脸的。只有一些开始没骂的,现在可以公正地说一句话了。 另一批骂过的觉得不舒服,转而嘀咕蓝兴的不好。总之,他们骂宦官那是没有错的。 罗元这里却又当起了散财童子,不但给了王云鹤厚礼,还往各处寺庙施舍。经妻子杨氏提醒,又让杨六郎给祝缨也送了一份谢礼。这份礼物祝缨是坚决不收的。 杨六郎道:“并没有多少,还请你收下。我姑父正在兴头上呢,姑妈说,你是帮了大忙了的。”杨氏姑侄内心感激祝缨,一是找她的时候她能搭理、出主意,二是失势的时候她能给杨氏先叫到京兆府。不然还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府里来呢。 要是为了这一条,那祝缨就大方地收了,又说:“把孩子看好。下一回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杨六郎道:“哪里还敢有下回呢?诶?这是?” 他俩在西厢里说话,杨六郎瞧见了桌上放的模型,祝缨道:“房子。” 杨六郎道:“你要买的?不错不错,不过这都是楼挡着邻居的光,邻居不说呀?”他姑妈没嫁给罗元之前家里也不富贵,跟邻居闹也是常有的。 祝缨道:“我好好跟他们说,当然是可以的。” “哪里的邻居这么讲道理?” “我答应给他们家的围墙加高一尺,墙头插碎瓷片,修得跟我的一样高。” “可别答应的好好的又反悔啊,我以前那个邻居……” 祝缨道:“我找了里长,立了字据了。” 杨六郎挑了个拇指:“你行。” 祝缨谦虚地笑了。行不行的,她办事总想拿别人的把柄而不留自己的把柄,都习惯了。 送走了杨六郎,再来清点他送来的礼物,里面纯纯就是金帛,连铜钱都没给。一箱的帛,一匣金银。杨姑妈给钱,实在是痛快极了。 祝缨舒了口气:家俱摆设,有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qg789.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biquzw789.org)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第113章 梅花 父母对新房子颇有微词, 祝缨却还是按部就班地执行着她的建房计划。这房子也不是她心中最好的房子。房子好不好,不在房子本身,而在她自己的状态。 如今的她并没有什么安全感, 则这个房子建得如何就不太令人兴奋了——能住就行。她越来越明白自己的处境,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得全家跑路了。 如果有一处可以让她安心高卧, 不用担心被戳穿的住处,那时才好讲她最爱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人生中的第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总有一些特殊的意义,虽不特别的期待,到了该置办的时候她也一丝不苟地办理着相关的事宜。并且尽力让这所房子像样一点。 二月里, 祝缨还有另一件计划已久的事情要办——给大理寺也增一点产业。弄几间店铺取租。正好店铺整修时可以接触一些材料商人, 为自己盖房做些准备。有这件事做幌子, 她也可以在白天的时候“出差”抽空在京城里走动。等到自家房子动工的时候,也有借口常出来看看了。 不过关键还是预算的问题。 近来她又有了一些额外的收入, 建一所这样的房子仍然是需要精打细算的。傅龙在宅子的大体布局确定了之后, 又给她出具体每一个建筑的样子。让她提出对每一栋建筑的要求, 每个都做个模型出来, 最后定稿。 再根据定稿估出需要的材料数目, 在每项后面列出单价, 最后拢一个总数出来。 祝缨在乡间的时候自家什么活都会干一点,什么修屋顶、搭窝棚、钉木凳之类她都会。大房子却从来没有自己动过手,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她虚心地向傅龙请教, 傅龙也比较耐心地告诉她:“许多人家喜欢雕梁画栋, 倒有好些钱花在这些个上头。” 祝缨大喜:“我不好那个!” 真是太好了, 省钱了! 傅龙又问祝缨:“楼上楼下, 要不要设个走廊栏杆?” “咦?” 傅龙道:“既然有楼了, 二楼不带个走廊方便乘凉似乎可惜了些。只是花费又会贵一点。” 祝缨问他:“有什么区别?” 傅龙道:“最简单的, 上下一筒的四面墙, 中间楼板一层,开个楼梯,墙上开窗。如查想要更好一点,就一面——通常是房子的门面——设廊,楼上楼下都有个廊,尤其是楼上要装上栏杆,可以凭栏眺望。再要精至些,练着房子设一圈回廊。这个其实也不难,只是要多一层柱子。更贵一点。” 他已然摸到了祝缨对房子的要求了,添了一句:“如果不要精心装饰梁柱栏杆,也不会多花什么钱。” “精细是多精细?”祝缨问。 傅龙道:“可以上心的地方就太多了!一个工,方棱窗户一天能做几扇出来,要是雕出花鸟纹样的大窗户,三天也做不出一扇来,还费料。门也是这个意思。再有,如果是规整的方形,不论是正方长方,它在墙上开洞就很方便。要是做成圆的、八角形状的,就得老手带着干了,更费人工钱。如果再带个飞来椅,就更费钱了。它多半是有弧的,抠那个圆弧更费工,也费料。且飞来椅日晒雨淋还容易朽坏,靠着不安全。” 总之,只要是带花带弧的装修,它必然耗时费力还特别费钱,如果是直来直去的,钱也就很直来直去地降了下来。 “要栏杆不要飞来椅呢?” 傅龙道:“如果不用飞来椅,那就方便了!做成直栏杆,我再给楼上楼下的廊上设卡槽,秋冬觉得冷了,上上木板,将走廊封起来,更保暖。夏天的时候板收起来,挂上竹帘,也是很好的。” 祝缨问道:“什么样的?” 傅龙伸出手掌挡在模型的正面,做了个把走廊给封住的样子。就是给房子做个大夹层。 祝缨恍然:“您就说跟店铺上板似的呗!” 许多店铺为了采光及展示店内的货物,并不是临街设窗而是将临街的一面墙做一种半天放的设计——这一面墙大半墙体都是空的,除了支撑的柱子就只有房顶以及底下三尺高的砖石矮墙,方便外面的视线看向店内。到晚间关门的时候,用木板一块一块拼起来卡在房顶与矮墙之间形成一面木墙,再上了门板,一锁。木板之间有卡槽,能卡得十分结实,寻常贼人也偷不进来。 如果祝缨不讲究什么旁的美观设计的话,一楼走廊就可以做成这样,走廊里面才是正常的墙面、窗户。二楼走廊的下半部分也做成木制的垂直的栏杆,也有木板,同样是天冷的时候把板给上了。天气暖和或者嫌碍眼了就把板给卸下来。 祝缨道:“那不就成黑窟窿了?” 傅龙道:“也做成门扇样子的,糊上窗纱。寸草遮丈风,也防寒。” 祝缨道:“这样好!我要回廊,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雕花彩漆。” 傅龙也说:“官人要定了这样,小老儿就把房子的位置略往内移一移,给回廊留出空来。” 祝缨道:“好。” 她对房子的要求是保暖、墙要厚,以及房顶得防盗,即椽上还要再铺材料,最后上瓦。傅龙道:“有的。” 傅龙又问她对室内的要求,祝缨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傅龙知道她的想法,只给她建议了最简单的隔断,也不要有奇怪的装饰。祝缨如果日后有什么喜欢的布置也简单——继续进家具。 祝缨道:“好。” 傅龙看她这次又提了不少新要求,怀疑她接下来还要再改主意,就说:“这宅子地皮不算小,改成三进的也是可以的,不想要三进院子,这两进往前挪一挪,后面放个小花园也放得下。您真的不后悔?现在改还来得及。” 祝缨道:“我就要大院子!”实则心想:三进?那得多少屋子?我住得过来吗?花园?得多少人打理?得多少仆人?这样我都嫌多!我有那个钱雇人吗?雇来了,人多眼杂,我不担心吗?这样就得了!我还能在院子里多蹿腾蹿腾。 傅龙回去又花了几天,做成了个差不多的模型来,祝缨看了一下,她要求的简单直白,傅龙做得却不死板,而是设计得有点“古拙”的意思。屋檐翘起挂串铃铛,白墙、乌瓦,书房前面还补了两竿竹子,卧房前面一株桂花。又给后院放了架秋千。水井的位置也给重新设计了井台,并且设了个小亭来遮挡。 偏院等处就照着统一的风格,按着惯例做就行了,不必有特殊的设计。傅龙在意的是排水、厨房的烟囱之类,也都设计好了。除了院子空旷一点,没别的毛病。 祝缨也不挑剔,又问家里人的意见。张仙姑和祝大说是有意见,等看到做好的模型之后,又喜欢上了。只有一样遗憾:要是旧房里没死过人就好了。 傅龙道:“要是嫌太呆板了,屋里再配些式样家具、颜色好的帐幔,四周再种些花木就极好了。这样的房子,胜在一个结实耐住。就好比一个人,只要骨相好、底子好,想给她改妆成什么样,出来的都是个美人儿。日后添丁进口嫌屋子少了,想再加盖也是容易的,地方也都留出来了。” 配套家具他也负责出个差不多的尺寸模子,等祝缨把匠人攒齐了,他再跟各种工匠讲解怎么做。 祝缨看家里人也没有别的意见了,就说:“好!” 傅龙于是把算给她算出来了。每样材料单价都有两、三种选择,好一点的就贵,普通一点的就便宜。 傅龙建议:“大柱、房梁等必得要好的,地基也要打牢!旁的要想节俭些倒是无所谓,也可随时整修。” 祝缨道:“我只要耐用,好不好看的倒无所谓。” 傅龙道:“明白。那倒能省许多,有些材料实际差不多,只是有一两样噱头就贵。” 祝缨道:“不用那样的!” 傅龙了然地点头,看祝缨把基本材料选了最结实的,心道:是个实在人。 最后算出来的价格祝缨是非常能够接受的了,连人工带家具等等,加打一口甜水井,她也只要付两百贯多一点就可以了,几乎与地皮的价格相当。祝缨还是比较满意的,她预付了傅龙两贯钱。傅龙仍是不要,祝缨道:“您这几个月不得吃喝养家么?”硬把钱塞给了傅龙。 然后她就去找王云鹤攒人去了。 —————————— 王云鹤见她来了,笑道:“这回必是有事的。” 祝缨也就大大方方地向他请示,她要开始盖房子了。 王云鹤道:“好。”指了个书吏带她去查籍簿找合适的匠人,他自己却不跟着去了。 祝缨先找匠人,都带去跟傅龙碰个头,傅龙拿出全套的模型来跟他们商议如何去办,给每种工都排了日程表。 祝缨则去找另外的人工。 她去市面上雇一些已经腾出手来做零工的农夫,都带着去找傅龙,让他先带着拆房子。傅龙道:“有些砖石木料还能用,您要不想用在自己的房子上,拿来砌个马房也挺好。还有院墙,最后再砌它,先用这些旧砖砌一圈,一是挡外面的窥视,二也是防盗。等房子都盖好了,扒了旧墙,砌一圈新的,最后上了大门。” 祝缨道:“使得。” 她也不用劳烦别人,就把自己的佃户老田给叫了来,每日管他三餐,许他完工之后一身衣服一贯钱。要他来看这个工地。这活计赚得不多,但是轻省。老田隔天就拖着铺盖来了。 祝缨看他的铺盖虽然是完整的,但是已经很旧了,又从家里给他找了一套铺盖来,也都给他了。哪知第二天她来看拆房的进度,却见老田就在工人们临时用旧砖给他砌的一间小屋里搭了个窄铺,依旧用着他的旧铺盖。 祝缨道:“我给你的铺盖坏掉了?” 老田笑道:“我在这里盖不得那么好的铺盖,就用旧的。回家再盖新的。旧的我也有用,回去放在牲口棚里,给牲口接生的时候也能用得上。” 他以前虽然有自己的地,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自然能省则省。祝缨想了一下,说:“盖吧。你走的时候我再给你一套。我也不苛待你。” 老田犹豫了一下,才把新铺盖给取出来用了。又求要拆下来的旧料,他想拉回去盖房子用,祝缨也答应。 盖房的进度很快,祝缨每天都过来,看着没两天旧房就拆完了,第三天,他们开始砌简陋的围墙,傅龙就催祝缨进材料、再招更多的干粗活的零工。 祝缨笑道:“这个容易!” 材料是所有的事情里最简单的事情了。她之前租用了邵书新在城外的货栈存放大理寺的柴炭之类,开春之后木炭用完,她就续租,拆旧房时就进了砖石木材等,现在只要按照需要往工地上搬运就可以了。 非但如此,她还常往工地上跑,跟着匠人们学些盖房的知识。傅龙给她讲为什么用料要扎实,如果地基打不牢,房子容易倾斜倒塌。还有墙砖,旧砖之类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是承重不行墙也容易塌。盖楼房,盖得越高,底层就要越牢靠,并不是简单的堆叠起来就能一直往上堆的。 傅龙给她讲了修塔的故事,哦,事故,因为底子没修好,用料也不用,盖到一半,塌了,压死压伤了好多人。还讲修墙的事故,最后无一例外是塌了,然后砸死了人。 等等。 祝缨看他们找平、弹线、挖排水沟,一点一点地把她的房子修出样子来,渐渐地有点喜欢这个地方了。 过了一个月,先是她给大理寺攒的取租的铺子好了,她去验收兼收钥匙。干这项活计的人跟给她盖房的并不是一拨人,这也是有她自己的考虑的。她一共找了三拨人,一处是给自己修房子,一处是修葺大理寺的官产铺子,另一个则是她给上司郑熹也置办了一处三间的铺子。 给官中办事,顺便给上司弄点好处,这也是一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了。不过她比别人更谨慎一点,宁愿赚得不那么多,至少在账目上要分得清。不好用官中的钱给自己干活,都是另外走账。 她自己也亲自盯着,傅龙也上心,到五月时,房子已然装好了门窗,然后是粉刷、上漆、打扫、进家具。也有商人想要“孝敬”,只是不知尺寸、喜好,先问到祝缨,祝缨一一婉拒。 木匠和工料她都准备好了,也不缺这些东西,不如自己来造。 端午节还是在赁来的房子里过的,随着新房的逐渐成形,张仙姑和祝大的心也提了起来,也不知道是期待还是不期待。端午这天,张仙姑问:“那个房子,好了啊?” 祝缨笑道:“你们跟我来。” 张仙姑道:“我不来!” 祝缨道:“总是要去看的!房子都盖好了,家底都掏空了,再没钱接着赁这个房子了,你们不去住?” 张仙姑叹了口气:“唉,听你的。”又说不该催那么紧想要自己的房子,不然也不至于这样。 祝缨道:“也不是你们催,还有他们都催,巧了就有这么个地方。再远一些也有,还能更便宜,可惜又太远了,生活也不方便。” 张仙姑别别扭扭,最后全家都被祝缨拉上了车,到了新修的房子那里。 一看到这高大的宅院,张仙姑那股紧张就都抛开了。祝缨道:“小心些,柱子上的漆还没有干。” 她叩响了门环,里面老田还没走,正住在门房里看房子。祝缨道:“我们来看看,一切都还好么?”老田道:“都好,也没有乱人来。” 祝缨就带家人浏览了自己的房子。 张仙姑就一个想法——大! 这里院子很宽阔,连房子的长宽都好像比赁的大些。能装得下四套鼓吹班子打擂台了。 门房里也干净,设了床铺,还有小小的北窗朝着院子通风透气。 花姐指着书房前的东西问:“这是什么?不是留的种花树的吗?怎么……” 祝缨把书房前那个留着种梅花的位置安了一堆梅花桩,倒是客房前面种了几竿竹子。 祝缨把下摆掖进腰带里,嗖一下就蹿到了梅花桩上,道:“不错不错,我早就想这样了!你看那边,我还立了个鹄,可以在家里练着耍了。” 张仙姑又发现了一个假人立在一边,说:“你这又是干嘛?” “金大哥还教了我两套拳。” 张仙姑傻眼了,攥着花姐的胳膊说:“我养的是个、是个……”是个闺女吧? 祝大却很开心,踢了假人两脚,也想蹿到梅花桩上。他年轻的时候就蹿不上,更不要提现在了,整个人差点撞到桩子上,被祝缨一把提了起来:“这边是书房,估摸着你们不想看。咱们去后面。” 祝大又要看前院的正堂,祝缨开了门,就见极气派宽阔的三间正房,没有间隔,而是用幔子挂在柱子中间充作隔断。这里是正式的待客之所,用来见重要的访客,以后再也不用在西厢里见客了。里面的家具都是简单而不简陋的式样,有围屏有坐塌。造型简洁大方。用画屏的色彩活泼了古拙的空间。 祝缨道:“还有地毯没进来。” 张仙姑道:“要那个做什么?又不好收拾!” 祝大想到主座上坐着,张仙姑把他拽住了:“先别动,没听说漆没干么?先去后面看看。” 后面就更让人喜欢了,这里没再有梅花桩了,但是有秋千架,在花姐的楼前。在造房子的过程中又临加了葡萄架——葡萄藤还没长好,放在西厢前。正房前面这回有桂树、梅树了——也都还小。祝大和张仙姑先往西厢看,只见家具也进得差不多了,一楼正中是起居待客的地方,南屋是卧房,一张带围屏的卧榻,又有衣柜、盆架、妆台等。楼梯在北屋。从楼梯上去,上面三间只做了简单的间隔,也有坐榻、柜子等。 祝缨道:“夏天可以乘凉。也可以放杂物。” 花姐东厢布局与这个差不多。两厢都设有长案,足够他们供牌位了。 正房里也与这个差不多,只是祝缨不供牌位。 又去看了偏院,偏院临街,开了门就能出去。里面也是床铺桌柜都全,杜大姐看到都是新的,有点吃惊地问:“那咱们家里那些怎么办呢?” 张仙姑道:“是啊!还有那些板儿!” 祝缨道:“到时候收到这边库里,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这个家其实是很空旷的,院子空、屋子也空。仓库准备好了,却没什么用来填仓库的东西。祝大又看看马房。 马房也是空的。 一家人满足又不满足地走了,张仙姑和祝大再不提什么死过人的事了,有这样的一处宅子,什么都是全新的,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剩下的就是算个日子好搬家了。 ———————————————— 搬家需要暖宅,亲朋好友早就知道祝缨在

相关推荐: 归宿(H)   御用兵王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缠绵星洲(1v1虐爱)   寡妇门前桃花多   《腹黑哥哥。霸道爱》   赘婿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